返回

第30章 山河无恙,薪火长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0章 山河无恙,薪火长明 (第2/3页)

地教当地孩子穿针引线。“陈老师?”林宇试探着喊了一声,陈雪惊讶地回头,看到他身上的维和制服,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林队长?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陈雪放下手里的绣绷,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我们是来参加文化交流的,把传统手工艺带到边境地区,也算是为和平出份力。”她指着展台上的作品,“这些都是和当地工匠合作的,你看这个,把苗族银饰和他们的金属工艺结合了。”

    展台上的银饰刺绣果然别具一格,银色的花纹里藏着当地图腾的图案,丝线的光泽和金属的冷光交织在一起,有种奇妙的和谐。“手工艺也是沟通的桥梁,”陈雪笑着说,“上次在非洲,我们教当地妇女刺绣,她们把部落故事绣在布上,现在那些作品成了文化使者呢。”

    正说着,小阿木突然从人群里钻出来,手里举着个木雕冲向展台——他跟着车队偷偷跑来了,说是“担心队长迷路”。看到陈雪的刺绣,眼睛瞪得溜圆:“这个比我刻的鸽子好看!”陈雪被他逗笑了,拿起块绣着和平鸽的手帕递给她:“这个送给你,以后可以照着绣呀。”

    交流展的开幕式上,林宇作为维和部队代表发言。他看着台下不同肤色的面孔,想起这几个月的经历,声音格外坚定:“和平不只是没有战争,更是文化的交融、心灵的相通。就像这些手工艺品,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却都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雪带头举起绣着和平图案的手帕挥舞着。

    展会期间,队员们轮流来帮忙。小李跟着蜡染艺人学做染料,老周迷上了当地的木雕,林宇则常和陈雪讨论文化传承的事。“我们正在做‘工艺记忆’计划,”陈雪展示着平板电脑里的资料,“把世界各地即将失传的技艺都记录下来,做成数字档案。你们在任务中遇到过特殊的手工艺吗?”

    林宇想起曲珍阿妈的缂丝技艺,立刻联系西藏体验中心,让他们把数字扫描资料传过来。当唐卡刺绣的3D影像出现在展台上时,藏族工匠和当地艺人围在一起讨论针法,语言不通却能用手势比划着交流,场面格外温暖。“这就是我们想要的,”陈雪看着这一幕,眼里闪着光,“让手艺跨越国界,让文化成为纽带。”

    离开中转站的前一天,暴雨突至。林宇正在收拾行李,突然接到哈桑的电话,声音焦急:“林队长,我们村附近的山体滑坡了,有几户人家被困住了!”林宇立刻召集队员,带上救援设备和药品赶往村庄。

    雨幕中的山路泥泞难行,越野车好几次陷进泥坑,队员们只能下车推车。小阿木举着煤油灯在前面引路,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前面就是塌方点!”哈桑指着前方,浑浊的泥水裹挟着石块从山上滚落,阻断了进村的路。

    林宇观察地形后,决定从侧面的悬崖小道绕过去。队员们用绳索互相系在一起,在湿滑的岩壁上艰难前行。老周脚下一滑,幸好被小李及时拉住,两人都溅了满身泥浆。林宇走在最前面,背包里的弯刀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刀柄的温度仿佛能驱散雨水的寒意。

    进村时,天色已经擦黑。几间木屋被泥石流冲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