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知道名字 (第2/3页)
谜团的入口,吴守业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以那些废弃的铜缆为笔,以南粤大地为纸,画下了一幅庞大的、关于记忆的地图。
而现在,有人想将这幅地图彻底撕碎,另一些人,则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图上的一个个坐标。
大约四十分钟后,金小霜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一丝被发现真相后的凝重。
“江队,查到了。”她语速很快,信息量巨大,“张建国,陈秀英,夫妻两人,都是原省邮电局的工程师。1995年,在参与珠-花干线粤东段沿海补充线路铺设工程时,因台风导致的塔吊侧翻事故,双双遇难。事发地点,就是海角市白沙镇的七号转播站,也就是你照片里的那个废弃转播站。”
江临风的心猛地一沉。
金小霜继续说道:“我交叉比对了当年的工程日志和吴守业的个人工作笔记,发现了关键信息。出事那天,吴守业是现场总指挥。工程日志上记录,事故原因是‘不可抗力’。但在吴守业的私人笔记里,他用红笔写下了一句话:‘是我的错,高估了进度,低估了风。’事故之后,那条补充线路项目被无限期搁置,七号转播站也自此废弃。而张建国和陈秀英,是那次事故中仅有的两名遇难者。”
谜底的一部分,以一种极其沉重的方式揭晓了。
林阿强,是吴守业未能救下的溺水少年。
张建国和陈秀英,是因他指挥失误而牺牲的同事。
“声音档案项目”的起点,那个被命名为“林阿强,有人记得你”的音频,根本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实验。
它是吴守业背负一生的愧疚和忏悔。
他用这种方式,让那些逝去的名字,日复一日地回响在风中,仿佛在告诉整个世界,也告诉他自己——他没有忘记。
那么,粤北三号节点的韩卫国,是不是也与某个名字有关?
那些遍布全省的、沉默的“代听节点”,每一个背后,是否都对应着一个像林阿强、张建国、陈秀英一样,需要被“记得”的灵魂?
江临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艰难。
他以为自己在守护一个创新的社会治理项目,现在才明白,他接手的,是一个老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孤独的赎罪仪式。
而那个在墙上用红漆写下“线归你们,名字我记着”的人,TA又是谁?
是逝者的亲人?
是当年的工友?
还是另一个像吴守业一样,背负着共同记忆的知情者?
TA的宣告,与其说是对江临风的挑衅,不如说是对那些试图抹去一切的破坏者的怒吼——你们可以夺走物理的线路,但夺不走我们脑海中的记忆。
就在这时,江临风的手机再次震动,是派去海角市现场勘查的同事发来的信息。
“江队,我们到了。转播站很偏僻,周围荒无人烟。墙上的红漆是新喷的,油漆还没完全干透。我们在信号箱上发现了您说的那张纸条,但有个新情况——纸条是被人用透明塑料膜精心塑封过的,边缘用防水胶粘在铁皮上,保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