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下一任自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7章 下一任自便 (第2/3页)

声在盘旋。

    许久,赵婉华向前探了探身子,压低了声音,那声音轻得仿佛一碰即碎:“临风,规定是死的,但事情可以变通。项目里有‘历史资料数字化’这一项,我可以帮你把那些录音数据,以‘内部专案教学资料’的名义进行归档和转换。这样,数据本身就合法了。但是……发射……”她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总得有人‘自愿’去做这件事,而且,必须是体制外的人。”

    说完,她从文件夹的夹层里抽出一张薄薄的纸,轻轻推到江临风面前。

    那是一份匿名的技术方案,详细规划了如何利用民用调频和业余无线电频段,搭建一个低功率、高隐蔽性的信号转播系统。

    方案的署名栏是空白的,但那遒劲有力的笔迹,那种在横折撇捺间透出的固执,江临风再熟悉不过——那是吴守业的字。

    老人似乎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连应对的棋子都提前备好了。

    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让整个清明桥村片区陷入了停电。

    就在江临风对着那份技术方案一筹莫展时,他的手机在黑暗中骤然亮起,是杨小满打来的,声音因为奔跑而气喘吁吁:“江队!不好了!不,是太好了!你快来!老吴……老吴留下的那个中继房,灯亮了!”

    江临风心头一凛,抓起车钥匙就冲了出去。

    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村子后山那间不起眼的小屋时,发现门虚掩着,一道微弱的光从门缝里透出。

    推开门,屋内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原本杂乱的房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

    吴守业那套老旧的设备旁,多了一套全新的、结构紧凑的微型自动录音系统。

    几根电线从窗户伸出去,连接着屋顶一块小小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即便在全村停电的夜晚,这里依然是信息流转的心脏。

    一台笔记本电脑安静地运行着,屏幕上显示着一个自动化的程序界面。

    硬盘指示灯不知疲倦地闪烁,旁边的文件夹里,赫然存放着十七段全新的录音文件。

    江临风点开一个,里面传来一段带着浓重胶东口音的方言,一个苍老的女声在断断续续地讲述:“俺没忘,那年冬天,俺兄弟就是在那条河边不见的……”他接连点开几个,内容各不相同,来自天南海北,但主题只有一个:“我没忘。”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套系统被设定为每天凌晨定时启动,向七个老旧的无线电频段发送一段极短的唤醒信号,像是在不知疲倦地呼唤着沉睡的同伴。

    在程序代码的最后,江临风找到了一行注释,简单得像一句嘱托:

    “接线人:小满,别关。”

    江临风转过头,看着身边那个还带着稚气的年轻人。

    杨小满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低声说:“这些设备,是我用学校实训基地的零件拼的。老吴走之前,给了我一张单子,说总有一天用得上。他说,有些灯,不能灭。”

    原来,吴守业在踏上那条孤独的“串联”之路前,早已为这个网络物色好了新的守护者和接班人。

    而杨小满,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职校生,已经悄无声息地利用他所学的知识,将吴守业的理想,从一个手工作坊,升级成了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不知疲倦的系统。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将要行走在一条官方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