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波纹刻进老水泥 (第2/3页)
划出轨迹,“和90年代珠城广播信号从转播塔到市区的模拟波形完全重合。”
江临风把车停在高速应急车道,雨刮器来回扫着细蒙蒙的雨。
他看见孙玉花身后的白板上,蓝色线条与红色波形重叠成蛛网:“不是躲避监控,是在重演信号传播。”
“对。”孙玉花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发亮,“他不是罪犯,是在完成某种仪式。林川已经带队去花都铁路编组站了,那边有废弃的调度亭,符合‘水泥地面+金属框架+定向天线视野’的特征。”
三小时后,林川的电话打进来时,江临风正站在省厅物证室的冷柜前,盯着李春来当年搬运的“南粤后勤”木箱。
“江队,你来看看。”林川的声音带着回音,背景里有风声穿过金属框架的尖啸,“调度亭的水泥地被刻满了波纹,中心点对着南粤厂方向。墙上写着‘第十八站,信号接入’,红漆还没完全干透。”
江临风踩下油门时,仪表盘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
副驾上的金小霜抱着工具箱,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酒精味:“林队说地缝里有蜡油,和祭坛的成分比对过了?”
“嗯。”江临风盯着导航,雨刷在挡风玻璃上划出两个半圆,“还有铜丝,螺旋结构和前案一致。”
调度亭的铁门锈迹斑斑,林川举着探照灯站在门口,光束扫过地面时,江临风的呼吸顿了顿——水泥地上的波纹不是随意刻的,每道纹路的间距、弧度都像用圆规量过,在中心点汇聚成漩涡。
金小霜蹲下来,用镊子夹起地缝里的铜丝,放大镜下的螺旋在灯光里泛着冷光:“和后勤楼顶天线的绕法一模一样。”
“他在造一个信号闭环。”江临风蹲下来,指尖轻轻划过水泥波纹,“把当年没传达到的正义,刻进大地。”
金小霜的激光扫描仪开始嗡鸣。
全息投影在调度亭里展开,十七个红点在华南地图上闪烁——正是积案中十七起命案的发生地。
波纹拓扑图与红点重叠的瞬间,金小霜倒抽一口凉气:“这些波纹……是地图的电路。”
江临风的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孙玉花发来的伪造广播稿。
他盯着屏幕上的字:“第十八位受害者家属已收到补偿,案件正式归档。”窗外的雨突然大了,打在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
“用90年代的调音台处理音效。”他给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