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讲话稿 (第2/3页)
问题呢,这个是不是更好一点,也更加缓和一点。
李修远看过云彦昌的简历,云彦昌之前也算是有基层经验,之前在区里担任过副区长,然后就到了副秘书长,再到现在的黄塬县的县长。
这区里的情况呢,和县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区里工作可以算是基层工作经验,但是区里真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基层了,区县这两个经常放在一起比较,但实际上这两个地方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生态。
这在黄塬县,第一个领导干部见面大会上讲话,太尖锐了,对于云彦昌以后的工作开展会有阻碍的。
一个县里,各方的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是非常复杂的,县长是一县之长,但是想要彻底的打破这些旧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
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内,慢慢的纠正,慢慢的调整方向。
但是这些劝说的话,李修远这个秘书的身份肯定是不能直接去劝说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尽量的帮助云彦昌调整一下讲话稿,让讲话稿不要那么尖锐,尤其是针对煤炭的问题,不要那么尖锐,这里边牵扯到的利益太多了。
直接压制的话,是会出问题的。
李修远心里打定了主意,开始结合云彦昌的讲话稿,写一份新的讲话稿,云彦昌的讲话稿,如说过主题是“农业税费改革攻坚与三农痛点。”
那李修远写的这篇讲话稿的主题就应该是“融合煤炭产业治理与三农改革”,要是有个副标题的话,就应该是“资源型县域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之路上的探索”。
李修远写的痛快,第一点是“带血的矿车,贫血的乡村。”主打一个突出煤矿生产安全,和农村贫困现状。
第二点是,“农业税费改革:砸碎千年铁锁链”。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农示范村:在煤渣堆里种花园”。
李修远写的痛快,但是写完以后,再对比一下原来云彦昌的讲话稿,感觉写的有些面目全非的意思,这……看着两份讲话稿,李修远有些头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