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力保 (第2/3页)
地转身面向皇帝,身姿挺拔,尽显皇室贵胄的范儿。“陛下,蜀地私盐横行,匪患猖獗,官商勾结,乱得一团糟。那些私盐贩子和地方豪强勾在一起,根本不把朝廷律法当回事,随便抬高盐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匪患更是烧杀抢掠,民不聊生。这看着是凶险之地,其实是磨炼人才的绝佳试炼场!要是能派得力的人去整顿,说不定能拨乱反正,还蜀地一片清明。” 礼部尚书晃着山羊胡凑上来说:“王爷这话可不对!蜀道艰难,政令难通,就是派能干的大臣去,都不一定能搞定,更何况……” 他拖长了音,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宇一眼,“一个毛头小子?”
“住口!” 宁王朱权眼睛一瞪,手里那金错刀护手在掌心被捏得嘎吱作响,发出不堪重负的尖锐声音,就跟这会儿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似的。他声音跟洪钟似的,震得大殿里众人耳朵嗡嗡响,“诸位难道忘了,当年张居正改革刚开始,也是在那偏远的蛮荒之地试点。要是连尝试新政的勇气都没有,我大明还得等到啥时候,才能重现永乐、仁宣年间的盛世荣光?” 宁王言辞恳切,掷地有声,说完,单膝重重跪地,身姿挺拔得像苍松。他双手抱拳,神色郑重,字字句句饱含赤诚,“陛下,蜀地局势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交织。要是没有足够的权力和兵力撑着,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在那儿施展拳脚,推行新政更是想都别想。臣斗胆恳请陛下,让林宇带着精锐部队去蜀地,再赐给他蜀地最高行政权!只有这样,才能像利刃出鞘,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让新政顺顺利利推行,还蜀地百姓一片清明乾坤!” 林宇眼眶泛红,重重叩首:“陛下!臣肯定不会辜负期望!到了蜀地,臣一定先稳定局势,安抚百姓,整治匪患和私盐乱象。然后慢慢推行教育和经济改革,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整顿税收,发展商贸,改善民生!要是违背誓言,愿受千刀万剐之刑!”
温体仁一听这话,急得额头青筋都暴起来了,脸上满是惊惶和愤懑。他 “扑通” 一声跪地,膝盖在地上蹭着往前,一直挪到皇帝跟前,哭哭啼啼地奏道:“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这就是宁王和林宇狼狈为奸的计策啊!” 御史中丞陈大人 “扑通” 一声跪地,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音,满脸焦急和痛心,“蜀地地势险要,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那儿地处偏远,简直就是天高皇帝远。要是贸然把兵权和治权都给宁王,这跟放虎归山有啥区别?那林宇本来就野心勃勃,平时做事就老是越界。一旦到了蜀地,等他根基稳固,手握重兵,肯定会像割据一方的诸侯一样。到时候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朝廷离得老远,根本管不了,还能用啥办法制衡他?到那时候,朝堂威严何在,陛下的江山社稷恐怕都危险了!” 说完,他满脸怒容,猛地转头看向周延儒,眼睛里像是要喷出火来,质问道:“周大人,你在两朝之间周旋,深受圣上浩荡皇恩,朝堂上的事儿,向来都看得明明白白。可现在,面对这事儿,咋就犯糊涂了?这么荒谬的提议,一旦实行,肯定后患无穷,周大人怎么也赞同,实在让人想不通。” 周延儒摸着胡子冷笑:“温大人刚才还口若悬河,一个劲儿说蜀地局势复杂得像乱麻,治理起来特别难,非得经验丰富的老臣不可。可这会儿听说林宇要去蜀地任职,又一脸担心,怕他到那儿之后,凭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