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太戊桑木]·[沃丁刑玉] (第2/3页)
从出生就站在高处的商王,怎会愿意下台呢?
是以,殷旸对两位先祖所言,唯有几句思索之言:“此时修习《连山》与《归藏》者,皆是夺天地之造化,而利人族。”
“难道就没有天地人三者与共之法?”
“比如再书一本,以人利地……如此,人利地,地利天,天利人。”
“……以此你来我往,让天地人三者共生,缺一不可。”
《周易》!
殷旸没有说出这本还未出现的书。
而是看向太戊与沃丁。
却听二人嗤笑殷旸天真:“人如何利地,天怎会利人!”
殷旸漠然。
此刻洪水不断,山川凶恶,水泽瘴气。
治理不足,唯有不断迁徙。
而天时不定,天灾不断,人对于天的祭祀,更像是畏惧,而非孺慕。
想要人利天地……
很难。
当然,天地无需人来建设。
可人所能触及的天地需要!
殷旸心中的人利天地,本质上依旧是以天地利人,只不过是将镇压、掠夺,转为反哺。
只是反哺需要前期投入,才能收获。
人的一生很短,等不及……
也看不见!
就像是沃丁与太戊,即使能力不缺,可缺少了殷旸这华夏数千年来的眼见。
《周易》,好似就是‘约束’人的一本书。
教导一个人,应当怎样为人。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能约束自己的七情六欲,言行举止,即为君子。
在殷旸看来,不管是王权还是神权,都是因为缺少约束的东西,才肆无忌惮。
不管王权强盛,还是神权强盛。
关普通的国人何事?
唯有人权,才能真的利人,约束王权与神权,以人为首!
……殷旸已经知晓如何挽救这濒临倒塌,即将被掩埋在废墟下的万千商人!
再看向两位先祖。
他心中有的唯是对‘先祖’这个长辈身份的敬重。
其余的?
商王又如何,他才是此世之人。
与他道不同,自持尊贵的老古板罢了!
不再探究二人与神权的恩怨。
殷旸道:“二位先祖,吾准备将商丘的族老全部镇压,但是桐邑中还是先祖之墓,先祖祭器的存在,他们借此,吾也难动手。”
“……不知二位先祖可有办法?”
这才是紧要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