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紧张的经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章 紧张的经费 (第2/3页)

为二类单位。”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有人低头盯着桌面,有人下意识地摘下眼镜擦拭,更多的人则面面相觑,眼中写满了震惊与不解。

    “这意味着,”杜智继续说道,“从下个季度开始,我们的经费将大幅削减。基础运营费用仍由国家承担,但科研项目、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支出,将不再全额拨款。换句话说……我们得自负盈亏一部分了。”

    “自负盈亏?”一位年长的研究员忍不住开口,“我们是做基础科学的,不是开公司的!我们的研究周期动辄十年,甚至几十年,哪来的‘盈利’可言?”

    杜智苦笑:“我也知道这不合理。但政策已定,我们只能适应。上级的意思是,鼓励我们申请横向课题,与企业合作,或者通过科普、技术转化等方式创收。”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有人愤怒,有人沮丧,更多人则是茫然。他们曾以为,科学的殿堂是超越世俗的,是纯粹的。可如今,这座殿堂的屋顶,竟也开始漏雨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研究所。走廊里的讨论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沉默。实验室的灯光依旧亮着,但气氛已大不相同。有人开始悄悄修改简历,有人联系高校谋求教职,甚至有人提议将部分研究成果商业化,开发“宇宙探索体验馆”之类的项目。

    然而,在研究所最深处的一间办公室里,Q大师的关门弟子——首席研究员林远,却依旧伏案工作。他的电脑屏幕上,是一组复杂的引力波数据分析图。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海平面,仿佛在为一个时代的落幕献上最后的光辉。

    林远知道,变革已不可逆转。但他也相信,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会因经费的多寡而动摇。Q大师当年在简陋的工棚里都能仰望星空,今天的他们,又怎能因一时的困境而低头?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Q大师站在尚未完工的观测塔前,身后是翻涌的海浪与初升的星辰。照片下方,是一行手写的字迹:“宇宙浩瀚,唯求真不息。”

    林远深吸一口气,转身打开通讯系统,召集所有核心研究员:“明天上午九点,大会议室开会。我们讨论的不是如何省钱,而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继续探索宇宙的真相。”

    他知道,前路艰难。但正如Q大师当年所说:“科学的火种,一旦点燃,就不会熄灭。”即便经费缩减,即便身份降级,G城天体物理研究所的星火,仍将在黑暗中执着燃烧,照亮人类对未知的永恒追寻。

    李浩然推开研究所那扇略显陈旧的玻璃门时,额角已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手里攥着一叠刚从财务科拿来的红头文件,纸张边缘被他捏得微微发皱。走廊的灯光昏黄,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他脚步急促,皮鞋在地板上敲出一连串急促的节奏,仿佛身后有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终于,他冲进办公室,一把将文件甩在郑日强的办公桌上,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虑:“郑主任,出事了!我们所的日子,恐怕要变天了!”

    郑日强正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吹着热气,闻言抬眼,镜片后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微微一眯。他缓缓放下茶杯,伸手推了推鼻梁上那副老式黑框眼镜,镜腿已经有些松动,每次动作都得用手扶一下。他没急着说话,而是拿起文件,一页页翻看,眉头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