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34 章 你做的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34 章 你做的对 (第2/3页)

   能不能考中举人,多少岁才能考中都不知道。

    哪里有李瑜这个现成的靠谱。

    “爷,奶,族叔,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得知消息的沈旦从县学赶回来,满脸失望地看着他们。

    “当年不要哥的也是你们,如今又跑到这里闹什么,你们心里难道就不觉得羞愧吗?”

    不管沈氏长辈如何骂他不孝,沈旦恭恭敬敬地走到王知县面前,拱手弯腰作揖大声道。

    “县尊,当年母亲本可以带走学生与哥哥一起走,是爷奶非要将学生留下,让母亲让哥哥带走的。

    二十贯聘财也是奶收的,母亲从沈家走的时候,除了李巡检给做的喜服以外什么也没带。

    爷奶甚至舍不得……给母亲做上一床新被褥。

    这些年李巡检待学生兄长如亲子,待学生也如亲子,兄长与学生读书,爷奶一个铜板也是没有出过的。

    学生以为……应当钱货两讫,李巡检出钱让学生读书,是看在兄长与母亲的面子上。

    李巡检不是带走了沈氏的读书人,李巡检是为沈氏养了个读书人,兄长当感恩李巡检就该姓李。”

    沈旦朝着知县跪了下来,叩头道:“还望县尊明鉴,父亲对兄长的生恩则应由学生来还,与兄长已经毫无关系了。”

    因为人家原本可以只供李瑜读书,不需要供他读书的,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以为明事理的人都应该明白。

    清官难断家务事。

    王知县升堂的时候最讨厌家务事,因为家务事就像是缠在一起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可今日沈李两家的家务事,他是打定了主意要管的。

    因为李瑜马上就得进京等着会试,过了会试那可就是进士了。

    十七岁的进士,史书翻烂了也数不出来多少个。

    为了李瑜能安心去备考,王知县当然要顾虑他是咋想的。

    更何况,他与李纲还有这么多年交情在。

    于是他就判了李瑜依旧姓李,并警告沈氏以后不许再因为这事生事儿,否则便要一百大板伺候。

    知县发话了沈家也不敢再说什么,对着胳膊肘外拐的沈旦态度也不敢太坏。

    毕竟人家是生员,不是从前只是白生的小可怜了。

    只是老太太还是小声嘟囔:“分明就是我沈家的祖坟好,要不然老二留下的两孩子能都考中功名?”

    “本来我沈家能有两个有功名之人,李家凭什么白抢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