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烽火·文明之光·命运抉择 (第2/3页)
巧的青铜舰徽——那是伏波级铁甲舰的微缩模型,舰艏那标志性的龙纹撞角,此刻正精准地抵在海图上狮城的位置。
“李将军的计策,勇猛刚烈,确是釜底抽薪之策。”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海军将领特有的缜密,“然,有一处关节,尚需斟酌。”她手中的黄铜戒尺尖,轻轻点中了新加坡要塞群的微缩模型,“据情报部长布莱克所获最新密报,约翰国在狮城经营岸防多年,其布署的十二英寸(305毫米)阿姆斯特朗海岸炮,射程足以覆盖整条柔佛海峡!其炮台坚固,火力凶猛。我第三舰队若贸然强闯海峡,无异于以血肉之躯硬撼铜墙铁壁,恐遭重创,此非上策。”
她的话音陡然一转,戒尺如剑,倏然劈向海峡西口外的开阔海域:“但若反其道而行之,将‘避战’的约翰舰队,诱出其坚固的巢穴……”她蘸饱了朱砂,在海图上画出一道凌厉的赤色弧线,“令第三舰队一部,以航速较快的‘吉野’级穹甲巡洋舰为饵,在宾坦岛外海游弋挑衅,示敌以弱。主力战列舰则藏身于伪装成大型商船队的运输船中,隐于外海。待约翰舰队贪功冒进,追出要塞重炮射程之外……”戒尺在海图上猛地一划,形成一个包围圈,“我主力舰队骤然杀出,截断其退路,围而歼之!此方为以逸待劳,扬长避短之策!”
胡泉的目光在地图上那两道截然不同的进攻路线上停留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他心中已然有了计较。李云龙直捣黄龙的魄力他欣赏,但刘亦菲指出的岸防炮威胁确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将约翰国舰队引出巢穴,在开阔海域决战,无疑更为稳妥,更能发挥炎华海军铁甲巨舰的火力优势。他缓缓点头:“刘总长所虑周详。狮城之战,当以诱敌出港,聚歼于野为主。李部长,陆军登陆苏门答腊计划不变,海军配合需依此调整。”
就在这时,情报部长布莱克快步上前,手中捧着一个散发着微弱红光的赤色水晶仿制品——这是情报部用于分析推演的秘宝。水晶内部光影流转,与紫宸殿穹顶那幅描绘炎华开国伟业的巨幅壁画《炎华开国图》隐隐形成奇异的共鸣。“大统领,根据多方情报交叉印证及‘天机仪’推演,”布莱克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约翰国极有可能已与郁金香国达成密约,意图在马六甲海峡预设埋伏,伏击我第三或第四舰队。需即刻提醒前线将领,务必提高警惕,妥善应对。”
胡泉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他望向殿外,悉尼港的点点灯火与紫宸殿内跳动的烛光仿佛连成了一片,那是新生的国度跳动的脉搏。“告诉第二舰队!”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沉浑如黄钟大吕,在殿宇梁柱间轰鸣,“目标,白象国孟买港!全速前进!即便约翰国驻白象国舰队避而不战,也要给我炸断他们的码头,瘫痪其船坞!我要让约翰国首尾难顾,东方航线彻底断绝!”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布莱克和肃立一旁的李冰冰“‘毒蛇计划’的密档,是时候让伦敦的老爷们,在阳光下好好瞧瞧了!”
布莱克与李冰冰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决然,齐声应道:“遵命!”
实际情况,确与布莱克基于情报和“天机仪”推演所料相差无几。约翰国,这头老牌的殖民雄狮,岂会坐视炎华国在南洋的崛起?阴云,正在泰晤士河畔聚集。
在伦敦唐宁街十号那间铺着厚厚波斯地毯、弥漫着雪茄烟味和旧书卷气息的首相书房内,约翰国首相斯坦利正与郁金香国特使进行着一场密谈。壁炉里的火焰跳跃着,映照着首相那张因长期操劳而布满皱纹、此刻却因阴谋而显得格外阴鸷的脸。“……计划已定,”帕默斯顿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如同毒蛇吐信,“马六甲海峡,将是炎华人狂妄野心的终结之地。我们已选定最佳伏击点。届时,我皇家海军远东舰队主力,将与贵国残存之精锐战舰合兵一处,以雷霆之势,一举摧毁炎华国那支耀武扬威的第四舰队!让他们和他们的铁甲舰,永远沉没在香料群岛的海底!”
郁金香国特使,一位面色苍白却眼神狠戾的中年贵族,微微欠身,嘴角勾起一丝残忍的笑意:“首相阁下放心,我郁金香国舰队虽遭重创,但复仇之心炽烈!所有舰艇已检修完毕,弹药充足,只等炎华舰队驶入那死亡之网!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阴谋的毒液,在伦敦的雾霭中悄然扩散。然而,炎华国的反击,早已如无声的利箭,射向了帝国的心脏。
数日后,伦敦街头。浓雾如同灰色的裹尸布,笼罩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泰晤士报》资深调查记者威廉·莫尔斯,将风衣的领子竖得高高的,遮住了大半张脸。他最后一次确认了怀中那份用油纸包裹、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文件,然后迅速将其塞进风衣内侧的口袋。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恐惧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街角昏黄的煤气灯光,映照着他苍白的面容和那双因失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份文件上,清晰记录着约翰国殖民部秘密账户向爪哇激进土著组织“红溪会”分裂势力输送的每一笔英镑,以及伪造舆论、煽动仇华暴乱的详细指令——这就是“毒蛇计划”的核心罪证。
“迈克杰斯先生,”莫尔斯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雾气吞噬,“您知道,如果这篇报道明天见报……唐宁街的那群老爷,会毫不犹豫地把我吊死在伦敦桥的塔楼上,像处置一条碍事的野狗。”
阴影中,一个身影缓缓浮现。那是炎华国军务院情报部潜伏在伦敦的最高级别特工之一,代号“信天翁”的迈克杰斯。他看起来就像一位普通的英国绅士,只是眼神深处藏着鹰隼般的锐利。他递给莫尔斯一支上好的古巴雪茄,划燃火柴。跳动的火苗,瞬间照亮了莫尔斯瞳孔中翻腾的恐惧与挣扎。“莫尔斯先生,”迈克杰斯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您报道过约翰国在非洲的‘黑钻石’贸易吧?我们的《晏清报》,刚刚收到了一批从刚果河流域辗转送来的照片。那些戴着沉重脚镣、在橡胶园里被鞭打至死的黑人儿童……他们空洞的眼神,扭曲的肢体,比您口袋里那份冰冷的银行流水,更能刺穿所谓‘文明’的虚伪面具。”雪茄的火光在莫尔斯的瞳孔中持续跳动,也映亮了他西装内袋里那枚炎华国铸造的龙元银币冰冷的轮廓——那是他接受策反、决心倒戈的信物,也是他良心的最后一丝救赎。
三天后。伦敦乃至整个欧洲的清晨,被一声声嘶力竭的报童叫卖声彻底撕裂:“号外!号外!惊天丑闻!《泰晤士报》独家揭露——‘毒蛇计划’!殖民部的血腥账本!首相府资助****屠杀爪哇华人!”
《泰晤士报》头版,通栏的黑色大字标题如同丧钟:《毒蛇计划:约翰国殖民部的血腥账本与首相府的肮脏交易》!配发的巨幅照片触目惊心:左边是爪哇华人商埠被土著暴徒(实为受约翰国挑唆的分裂势力)焚毁后的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柱下压着无辜者的残骸;右边则是非洲刚果橡胶园堆积如山的黑奴骸骨。而最致命的,是下方清晰刊印的银行流水影印件——那一条条冰冷的数字,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彻底刺穿了约翰国自诩为“文明卫道士”的华丽外衣,露出了内里流淌着贪婪与血腥的腐烂内脏。
当报童嘶哑的喊声回荡在唐宁街上空时,愤怒的伦敦市民、反殖民主义者和闻讯而来的华人侨胞,已经将首相府围得水泄不通。臭鸡蛋、烂菜叶如同雨点般砸向那象征帝国权力的门柱,瞬间将其糊成了黄白相间的耻辱柱。议会的钟声急促地响起,却压不住街头汹涌的怒潮。
而这仅仅是开始。更致命的一击,紧随其后,来自遥远的非洲大陆。由李冰冰亲自策划、主笔的《晏清报》特刊——《黑骨殖》,以整整十二个版的篇幅,刊出了来自刚果橡胶园的血腥照片:被砍断手掌的土著在血泊中哀嚎;约翰国监工穿着锃亮的皮靴,狞笑着踩踏在婴儿的头颅上;而照片的背景里,赫然是标着“约翰国皇家特许刚果贸易公司”字样的仓库!铁证如山!
当这份特刊通过隐秘渠道迅速扩散至欧洲各大城市时,引发的已不仅仅是哗然,而是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道德海啸。人道主义组织、教会、进步知识分子、甚至约翰国国内的部分议员,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谴责和声讨。议会大厦的钟声变得沉重而喑哑。而在唐宁街十号那间书房里,斯坦利首相正疯狂地将一摞摞密档投入壁炉。跳动的火焰吞噬着纸张,升腾起的灰烬,如同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