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文论道.赤星火炽.铁甲惊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赤文论道.赤星火炽.铁甲惊欧 (第2/3页)

府主校已设十二处,”李冰展一方羊皮地图,红点如星撒在炎华版图,“教材用《天工开物》掺着《资本论》节选编成,土著长老传下的骨笛曲子也入了政治经济学的讲本。昨夜头批学员结业,矿工拿矿灯在坑下拼出‘同泽’二字,把那矿壁照得通红一片。”

    紫宸殿偏殿里,同泽党校的首席教员正授课。一位曾在约翰国工厂做过学徒的老工人,敲着蒸汽机模型:“这齿轮为啥咬死?就好比咱工人和庄稼汉,缺了谁,炎华这架大车它都转不动!”满堂大笑,学员们的笔记上,袋鼠蹄印跟镰刀锤子画在了一处。

    《宴清报》的发行网飞快铺开,旧大陆、新大陆的主要城头都见了它影子。伦敦、巴黎、柏林、华盛顿、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报上那些主张社会公平、国强民富、复兴大业的论调,像股新鲜气儿,吹进了无数焦渴的心。

    伦敦《泰晤士报》的排字房里,老排字工把“炎华国同泽党”的电稿铅字砸进版槽,墨辊滚过,“赤色南半球的新思潮”标题在油腻腻的灯光下反着光。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揉着涩眼:“这李冰冰是什么角儿?能搞出个同泽主义,还能跟袋鼠祖宗扯到一块去?”正纳闷儿,窗外马蹄声急,陆军部的信使打马而来,鞍上捆着黑海战事的十万火急。

    学者威廉·布莱克读了《宴清报》,在日记里忍不住写:“同泽之论,直指当今社会的毒疮。他们要的公道正义,正是这年月最渴求的东西。”

    转过天,《泰晤士报》却登了社论《赤色浪潮的隐忧》,指斥同泽理念是旧秩序的掘墓人、世界格局的颠覆者:“那所谓公平正义的漂亮话,不过是拿新枷锁换旧枷锁罢了。”泰晤士河边的老爷们深以为然,生怕这把火烧旺了,坏了他们在四海九州生利的根本。

    巴黎《费加罗报》的老沙龙里,议员们传看着《宴清报》的译文。一位佩荣誉军团勋章的老将军猛地一拍桌:“‘平等共生’?这不和咱们的《人权宣言》唱的一个调?可他们竟用土蛮子俚曲讲这个!”墙角报童刚嚷出一嗓子“号外:炎华铁甲舰大破突厥舰队”,就被宪兵一把拖走了。席间某位要人却悄声叹道:“同泽之思,犹如明灯啊。他们做得出来,国富民强与天下为公,竟能兼得!”

    柏林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深处,青年燧石读完《宴清报》,胸中掀起惊涛。他像在黑暗中骤见光柱,那些缠绕心头关于社会经济的问题,竟在万里之外找到了某种答案。他在给友人的信里说:“同泽理念与我的《资本论》论述何其相似!其对公理的执着,对劳工的厚待,正是吾辈所求。”他当即决定与同泽党联络。

    咖啡馆桌上,燧石把那《宴清报》拍在《资本论》手稿上,咖啡渍洇开,恰好漫过“剩余价值”一章。恩格斯放下烟斗:“卡尔,快看这句——‘同泽党将工厂三成利润用于工人造房’,这与我们的‘劳动价值论’,简直殊途同归啊!”窗外,汉斯国军官列队走过,马刺铿响,混着燧石笔尖急走的沙沙声,奇特地交织在一起。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里,荷兰商贾对着炎华国股票的价牌惊呼。一位在爪哇种过胡椒的老掌柜指指点点:“怪事!同泽党办的那些官家农场,胡椒收价比咱们荷兰东印度公司还高出一成!”话音未落,交易所黑板上的炎华铁矿股价格猛涨三成,粉笔灰簌簌落在“自由港政策”的通告上。

    同一时间,炎华与突阙海战的消息在洋人报上炸开了锅。铁甲舰的威力,叫列强海军心惊肉跳。伦敦《海军时报》掰开了揉碎了研究炎华铁甲舰,火力、装甲、航速,处处压人一头,文章末尾直接向海军部疾呼:快马加鞭,咱们的铁甲舰,造!快造!

    圣彼得堡冬宫的地图室里,尼古拉一世沙皇用佩剑狠狠戳着黑海战图,剑尖“啪”一声断在炎华国“吉野级”铁甲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