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某航天公司气运被夺 (第2/3页)
天知识。
路云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花了大量的功夫,在《向往》综艺里查资料可不是表演,而是真查了大量的资料,然后才搞定了以国内现有航天技术为基础快速研发可回收火箭的理论。
国内现有的“长征”系列火箭,别管是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还有它们的各种改型,都有3.35米直径的箭体。
其中除了长征五号火箭的芯级火箭是5米直径,捆绑助推器是3.35米,其他型号都是3.35米的芯级箭体。
可以说国内3.35米的火箭箭体技术成熟的不得了!
其实这主要是铁路运输的限制,国内之前的航天发射场都在内陆,需要火车运输,所以箭体被限制在了3.35米,有了可以海运的琼州滨海发射场之后才有了5米芯级的长征五号火箭。
所以万户火箭的3.35米箭体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研发的,现在的研发进度也非常快。
而且3.35米的箭体直径也不小,猎鹰九号火箭的箭体直径也才3.7米左右。
甚至作为初创公司的“第一箭”都超标了。
当初太空叉的猎鹰一号火箭直径才1.7米。
而说到猎鹰火箭,“放飞-70”发动机和它使用的“梅林”发动机都是液氧煤油发动机。
之所以不研究更利于回收复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同样是因为国内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技术更成熟。
事实上国内最成熟的是各种“毒发”,到现在还是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后来才有了更先进“清洁”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装在长征五号、六号和七号火箭上。
至于液氢液氧发动机,虽然不太成熟,但好歹有成品发动机已经在使用了,液氧甲烷发动机就是单纯的有技术实验,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
而有了路云先进技术和超级整合能力的加持,“放飞-70”液氧煤油可复用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半年就被研发了出来。
照着这个速度,再过半年就能整机试车了。
本来不少人对路云制定的研发大纲时间线有疑问,但就像《战狼2》的票房破50亿一样,随着半年时间就让“放飞-70”燃气发生器圆满完成了1000秒试车,再过半年研发出完整的发动机不是梦。
那之后就要和火箭整体做各种测试了,所以制造基地和热试车中心必须马上开始规划建设。
不过这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