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新的战争,来临了,这一次,许峰不再缺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46章 新的战争,来临了,这一次,许峰不再缺席 (第2/3页)

心,我们之间的贸易,可能会受到影响。”

    伊莉莎成了他观察苏维埃高层政治风向的,一扇独特的窗户。

    她虽然被降了职,但在克格勃内部,依然有着自己的人脉和信息渠道。

    每次离开莫斯科,许峰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卑劣的窃贼,偷走了两个女人最宝贵的时光,却无法给她们任何一个完整的家。

    他坐在返回东北的火车上,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雪原,感觉自己被撕裂成了两半。

    一半留在了哈尔滨的温暖灯火下,一半留在了莫斯科的冰冷公寓里。

    这种撕裂感,在他回到家,看到林雪温柔的笑脸时,会化作更深的愧疚。

    林雪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她从不追问他出国的细节,但有时,会在他深夜凝望窗外时,从身后轻轻地抱住他。

    “是不是太累了?”她会把脸贴在他的背上:“别把所有事都自己扛着。你现在,也是快当爹的人了。”

    许峰会转过身,紧紧地抱住她,仿佛要将自己揉进她的身体里。

    他什么都不能说。这是他必须独自背负的十字架。

    ……

    时间就在这种平静、忙碌而又暗流涌动的节奏中,悄然滑向了1950年的夏天。

    东北的工业生产捷报频传,空军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新修复和仿制的飞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有几架苏维埃援助的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运抵了通化航校,成了许峰和瓦西里的新玩具。

    林雪的肚子越来越大,预产期就在七月。

    许峰已经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好了一个用最好的木料打造的摇篮。

    一切都欣欣向荣,似乎这个国家,这个家,都将迎来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然而,好景不长。

    命运的齿轮,在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地方,发出了刺耳的转动声。

    1950年6月25日。

    这一天,哈尔滨的天气格外好,阳光灿烂,惠风和畅。

    许峰难得给自己放了半天假。

    林雪的预产期越来越近,身体也变得笨拙,他想在家多陪陪她。

    小院里,那几棵白桦树已经枝繁叶茂,洒下斑驳的树荫。

    许峰搬了张躺椅放在树下,让林雪靠着。

    他自己则蹲在一旁,兴致勃勃地调试着一个新玩意儿。

    那是一个用罐头盒、自行车链条和几个齿轮组装起来的简易风扇,动力源是两节干电池。

    随着他接通线路,那用铁皮剪成的扇叶便摇摇晃晃地转动起来,吹出阵阵微风。

    “你看,环保节能,还静音。”许峰得意地向林雪炫耀着自己的发明,像个献宝的孩子。

    林雪被他逗笑了,伸手抚摸着他被汗水浸湿的额头:“知道了,我的许大发明家。要是退下来了,你开个修理铺,生意肯定好。”

    “那不行。”许峰一本正经地摇头:“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两人正说笑着,隔壁王大妈家的收音机里,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播报声。

    那声音盖过了咿咿呀呀的戏剧,显得格外突兀。

    “……据外电报道,今日凌晨,高丽半岛三八线附近发生武装冲突,北南双方均指责对方率先挑起战火,目前,战事正在迅速扩大……”

    许峰的笑容凝固了。

    林雪也收起了笑容,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高丽。三八线。

    这两个词,对于身处东北的他们来说,太过敏感。

    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仿佛一下子绷紧了。

    收音机里的消息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坏。

    从“武装冲突”到“全面战争”,再到“汉城失守”,局势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报纸的销量猛增,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不安和揣测。战争的阴影,仿佛一夜之间,就从遥远的天边,压到了家门口。

    航校和科学院的气氛也变了。

    高志航不再骂骂咧咧,而是整天板着脸,将训练强度又提高了一个等级。

    飞行员们也不再嬉皮笑脸,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像鹰一样锐利。

    他们知道,如果战火蔓延,他们将是第一批冲上去的人。

    6月27日,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

    鹰酱宣布,派遣海空军部队,正式介入高丽战局。同时,命令第七舰队进驻闽州海峡。

    消息传到东北军区总部,作战室里一片死寂。

    巨大的地图前,刘参谋长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手里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很长一截。

    “第七舰队……他娘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一位将领恨恨地一拳砸在桌上。

    所有人都明白,鹰酱的介入,让这场战争的性质彻底变了。

    这不再是高丽的内战,而是新生的龙国,与世界头号强国之间的一场直接对峙。

    而对峙的最前线,就是东北。

    “给许峰打电话。”刘参谋长掐灭了烟头,声音沙哑地对通讯员说:“让他立刻到我这里来。”

    许峰赶到时,作战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高丽半岛那狭长的地形上。

    他的万用雷达早已开启,虽然无法探测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这间屋子里,每个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压力和决绝。

    “你都听说了吧?”刘参谋长指了指地图:“麦克阿瑟那个老赌棍,把宝都压上来了。联合国军已经组建,十六个国家的部队,从釜山登陆,一路向北,我们的邻居,快顶不住了。”

    许峰点了点头。这些天,他几乎不眠不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着关于鹰酱的情报。特别是他们的空军。

    F-80“流星”,F-84“雷电”,B-29“超级空中堡垒”……这些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此刻化作了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和符号,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上面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比谁都懂。”刘参谋长的声音很低沉:“但是,打,还是不打,怎么打,分歧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