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3章 远东都督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83章 远东都督府 (第2/3页)

熊廷弼、韩雄飞、周应春等人齐齐跪倒,声音哽咽却坚定。

    人总是会被时代的框架所束缚,哪怕他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一生浸淫于本朝的典章制度、边防思维,如同困在精密棋盘里的棋手,每一步都遵循着百年传承的棋理,纵有惊世之才,也跳不出时代画下的圈,

    而朱由校的优势在于,他知道走什么路是对的,就像一艘在大海中丧失方向的船,所有船员都在得过且过的过着每一天,而只有他知道正确的方向,而且坚定这样是对的。

    他知道后世的辽东,并非只有风雪与厮杀,只要兴修水利、推广农法,那片被视作“蛮荒”的黑土便能成为年产千万石的粮仓;他知道奴儿干都司的土地上,藏着无数的木材和矿产;

    他更知道,此刻困扰朝堂的人口与耕地矛盾,从不是“无解之题”—开拓的疆土能容纳流民,改良的农具能增产量,松动的户籍能激社会活力,这些后世早已验证的“常识”,正是此刻大明最缺的“破局之道”。

    诸位大臣脑中翻涌着陛下的话语,无数疑问豁然开朗:是啊,建奴能在辽东立足,大明为何不能?成祖时期能经略奴儿干,为何后世只能龟缩辽东?

    孙承宗心中一阵悸动,他虽为兵部尚书,可是在朝堂之中不能发挥自己所能,听到陛下的雄心,不由出列:

    “陛下雄才伟略,为辽东谋下百年基业,臣虽已天命之年,愿以残躯留镇辽东!早年臣曾巡历山海关内外,深知辽东地利与边民疾苦,臣愿主持屯田垦荒、兴修水利之事,必不负陛下所托,让辽河平原重现沃野粮仓之景!”

    朱由校闻言一怔,心里也是颇为认同,论治理辽东,此时的孙承宗实在是不二人选。毕竟历史上他督师蓟辽时,便创下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的实绩。

    彼时他在关外设军屯、招流民,将荒芜的边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后金都不敢轻易犯境;更难得的是,他既懂军事布防,又通民生吏治,能将兵事与民政熔于一炉,这样的才干,正是战后辽东最急需的。

    况且后期大明肯定要组织大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