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涟漪 (第2/3页)
社会保险、银行流水、通讯记录等公开可查的社会活动痕迹,几乎为零。仿佛此人是凭空出现。
3. 初步结论:综合来看该“人物原型”的身份极有可能是伪造的。其背后应有专业团队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完整但脆弱的身份体系。其伪装身份的核心目的并非商业行为,而是为了能长期、隐蔽地停留在特定地点进行观察任务。
以上为初步反馈。如林老师的“小说情节”需要向更深层次推进,例如探查该“壳公司”的资金来源或“周伟”此人更深层的背景,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授权与行动方案。请示后续“剧情”走向。
祝好。
晨光律所 专案顾问】
林星一字一句地,将这封邮件读了两遍。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冰冷的雨滴,落在他心湖的中央,漾开一圈圈名为“确认”的涟-。
专业缜密滴水不漏。
这正是“基石研究所”的行事风格。他们为自己的棋子,打造了一个看似光鲜却一触即碎的玻璃外壳。这个外壳足以应付寻常的盘问,却在专业的法律与商业调查面前,暴露出了其虚假的本质。
刘正阳的团队,像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这层伪装,露出了下面冰冷的骨架。
林星缓缓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他知道,对方的棋路已经被他看清了一半。他们不是来强攻的他们是来围城的。那个叫“周伟”的男人,就是他们安插在城墙外,日夜监视着城内动静的哨兵。他们想等,等他自己露出破绽,等他被这种无声的窥探逼到精神崩溃或者等一个能将他和他的家人一网打尽的最佳时机。
那么,他便不能再等了。
被动地防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他必须主动出击,去敲打那枚看似沉稳的棋子,去试探他身后,那个执棋之人的反应。
他睁开眼,目光再次投向那封邮件的最后一句:【请示后续“剧情”走向。】
他开始敲击键盘,回复邮件。
【刘律师团队:
感谢贵方的专业反馈,这些“素材”对我的小说创作极具价值。
关于后续“剧情”,我的主角决定不再被动等待。他打算主动接触“观察者”,进行一次试探。
所以,暂时不必对“壳公司”或“周伟”的背景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以免打草惊蛇。我需要的是,让这条鱼,继续安心地待在我的鱼塘里。
后续进展,我会通过“小陈”与你们保持联系。
祝好。
林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