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1章 钢筋作骨,泥灰为肤 (第1/3页)
海角村的深秋,风里已裹了刀锋般的寒意,刮在人脸上生疼。灯塔断崖下那片曾经的荒芜之地,此刻却蒸腾着一片与季节格格不入的热气。巨大的混凝土搅拌机如同钢铁巨兽般轰鸣着,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嗡嗡”声,震得脚下的碎石都在微微颤抖。粗壮的泵车长臂伸展,像一条沉默的钢铁长龙,将粘稠的、冒着丝丝热气的灰褐色混凝土,“噗嗤噗嗤”地倾泻进早已扎好钢筋骨架的地基坑里。
空气里弥漫着浓烈刺鼻的水泥味、潮湿的泥土腥气,还有柴油燃烧后辛辣的尾气。宏远施工队的工人们穿着沾满灰浆的工装,在初冬的冷风里呼出团团白气,吆喝声、铁锹刮擦声、混凝土倾倒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粗犷而充满原始力量的交响乐。
王工裹着一件厚实的军大衣,帽子拉得很低,只露出冻得通红的鼻头和一双锐利的眼睛。他站在地基坑边缘,手里攥着卷尺,对着图纸大声指挥,声音洪亮地压过机器轰鸣:“左边!左边再高点!料斗稳住了!……好!落!……振捣棒!快!插下去!振实了!别给我留气泡!”
阿星穿着一身同样沾满泥点的旧工装,站在离地基坑稍远一点、但视野开阔的土堆上。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在身后的影子。他像一株沉默扎根的礁石,每天清晨,天色刚泛鱼肚白,工地的第一声吆喝响起之前,他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这里。他看图纸——王工给他看的施工图,他不懂那些复杂的建筑符号,但能看懂那些标注的尺寸和位置。他看工人绑扎钢筋,看他们支模板,看混凝土如何一点点填满那些纵横交错的钢铁骨架。
他看得极认真,眉头微蹙,眼神专注得仿佛要将每一根钢筋的走向、每一块模板的拼接都刻进脑子里。偶尔,他会指着某个地方,用沙哑但清晰的短句问王工:“这里,为什么……斜撑?” 或是 “混凝土……标号?” 王工起初还觉得这年轻老板有些过分较真,但几次下来,发现他问的都在点子上,并非外行瞎指挥,态度也愈发尊重,解答得也格外详细。
阿汐也成了工地的常客。她不再只是远远地看,而是挽着袖子,提着一个大号的保温桶,里面装着熬得滚烫的姜茶。她小心翼翼地绕过地上的钢筋头和泥泞,将冒着热气的姜茶倒进一个个工人们自带的搪瓷缸里。工人们黝黑的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连声道谢:“谢谢老板娘!这天儿,喝一口浑身都暖和!”
“小心烫!”阿汐的声音清亮,带着笑意,脸颊被寒风和热气熏得红扑扑的,像熟透的海棠果。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土堆上那个沉默的身影。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看着他被寒风吹得发红的鼻尖和耳朵,看着他偶尔因工地某个环节顺利进行而微微舒展的眉头……一种踏实而充盈的暖流便在她心间流淌。她知道,他在亲手“建造”,建造他们的家,也建造一种可以握在掌心的安稳未来。
“哎,你们发现没?林老板那眼神,啧啧,盯着那钢筋模板,比看新媳妇还仔细!”休息时,一个年轻工人捧着热乎乎的搪瓷缸,朝着阿星的方向努努嘴,压低声音跟同伴打趣。
“你懂个屁!”旁边一个年纪大些的工人啐了一口,裹紧了满是水泥灰的棉袄,“那是人家自己的窝!能不上心吗?你看那钢筋扎得多密实,那混凝土标号用的,老王说比镇上盖大楼的都不差!这钱花得值!这地基,这筋骨,我看呐,传三代都塌不了!”
“可不是嘛,”另一个工人接口,语气带着点羡慕,“老板娘也贤惠,天天送热乎的来。这小两口,踏踏实实的,挺好。”
阿汐端着空了的保温桶往回走,隐约听到几句飘来的议论,脸上刚刚褪去的红晕又悄悄爬了上来。她飞快地瞥了一眼土堆上的阿星,他依旧专注地望着基坑,似乎并未察觉。她心里却像灌了蜜,甜丝丝的。她加快脚步,走向老陈头的小院,那里还有一桶刚熬好的姜茶等着她提过来。
地基浇筑完成,巨大的混凝土筏板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硬光泽。接下来,是砌墙。红砖像小山一样堆在工地边缘,粗糙而厚重。砌墙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把式,姓李,背有些佝偻,但一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