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训练 (第2/3页)
的动作敏捷而有力,每一个跨越、攀爬和穿越都显得游刃有余,仿佛这些障碍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内行,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周子义的实力和训练水平。赵锡良不禁赞叹道:“师座,如果都能按照这个标准来训练,我们师的战斗力肯定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啊!”
李振华说:“对,你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最新出的训练项目,还包括20公里武装奔袭等等一系列,在以后抗日战场上,长途奔袭肯定是少不了的,要先把战士们的耐力练出来,还有对枪法的训练,新兵经过三个月的基本训练后,每天都要保持5发子弹的实弹训练,还要有专门的投弹训练。”
李振华把后世部队的训练项目都拿了出来,为了保证各个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定期举行部队之间的实战演练。
军需处处长王本根说:“师座,武器装备倒是解决了,但是如果全师都按这个标准来,就是粮食的消耗有点大,一个营四百人一天的口粮顶的上一个一千人的标准步兵团的口粮了,怕粮食会供应不上啊!。”
李振华说:“粮食的问题也不用担心,特务营只是特殊情况,剩下的部队训练全部都按警卫营的标准来。”
警卫营的训练项目是后世常见的标准步兵训练项目,而特务营则是特种训练,因为以后就可以让特务营在抗日战争上潜入敌人后方进行破坏,配合自己的作战。
“这个问题也不用担心,”李振华说,“明天我就想办法给你把问题解决了。”
“是。”王处长说,“既然师座都想好了,我也就不用担心了,要不然每天看着那消耗的数字,我也跟着累啊。”
看着特务营和警卫营的士兵们都已经进入状态,所有军官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就在此时,张国华突然开口说道:“师座,那么下面的各个团究竟应该从何时开始进行训练呢?”
李振华略作思考后,沉稳地回答道:“各团以连为单位,自行寻找并修建适合本连的训练场地,具体标准就参照你们目前所看到的这个场地来执行。”
四名团长齐声应道:“是!”
紧接着,李振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两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