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17章: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2/3页)

云龙颓然地靠在冰冷的土墙上。

    剧烈地喘息着,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深深的无力。

    他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喃喃自语:“打…一定要顶住啊…”

    ---

    时间继续流逝。

    1971年10月,另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广播里激昂的声音和农场难得组织的一场露天电影庆祝活动。

    让这片苦寒之地也短暂地沸腾了一下。

    李云龙带着小石头挤在人群里看电影。

    当银幕上出现红旗冉冉升起的画面时,周围的农工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小石头也兴奋地拍着小手:“爸爸!红旗!好大的红旗!”

    李云龙他粗糙的大手,握住了儿子的小手,握得那么用力,仿佛要将那份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石头…”

    “看见了吗?那是咱们的旗…咱们…站起来了!”

    ---

    日子在繁重的劳动和对远方的忧思中一天天滑过。

    1974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傍晚。

    李云龙刚从水利工地回来,满身泥泞,冻得手脚麻木。

    推开吱呀作响的屋门,一股熟悉的烟草味和酒气扑面而来。

    昏黄的煤油灯下,一个裹着厚厚棉大衣的身影,正坐在炕桌旁,就着一碟花生米自斟自饮。

    “老赵?!”

    李云龙猛地愣在门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刚!他的老搭档!竟然出现在这冰天雪地的农场土屋里!

    赵刚闻声转过头。

    眼睛也早已不复当年的锐利,布满了血丝和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份沉稳和关切却丝毫未减。

    他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个带着风霜的笑容,声音也有些沙哑:“老李,回来了?”

    没有过多的寒暄,两个老战友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那熟悉的力度,那掌心的温度,瞬间传递了千言万语。

    杨秀芹张罗着加菜热酒,小石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许久未见的“赵伯伯”。

    几杯烧刀子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也稍稍融化了心头的坚冰。

    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到了那些他们共同牵挂的人和事。

    “丁伟…不太好。”

    赵刚放下酒杯,声音低沉下来,

    “去年冬天,老毛病犯了,肺心病…很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