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第一次课本战争! (第3/3页)
还是政治投机换来的犒赏?
神圣的教育殿堂,何时成了酬谢‘合作态度’的盛宴厅堂?】
这篇报道,瞬间掀翻了近来还算平静的巴黎文坛。
S先生指的是谁,人人心知肚明。
一开始,这只是小范围的窃窃私语。
人们虽然惊讶于“三篇”这个数量,但大多觉得这或许是谣言,或是《高卢人报》一贯的夸大其词。
莱昂纳尔·索雷尔的风评一向不错——他大概不是如此钻营之辈?
然而,后续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仿佛约好一般,几家立场保守的报刊相继转载了这则短评,并配发了措辞更加尖锐的评论。
质疑声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二十二岁?三篇作品入选《法语读本》?拉辛、高乃依、莫里哀在这个年纪在做什么?”
“《老卫兵》、《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好故事,但足以启蒙未来几代的法国孩子吗?
“都德先生的一些篇目,不是应该更应优先吗?《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共和国需要新的文学偶像,但急功近利,只怕会毁了这位年轻人,也玷污了教育改革的纯洁性!”
“据说他在《合唱团》一事上,与某些派别很有‘默契’?难道一切早有预谋?”
舆论的风暴骤然降临。
莱昂纳尔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的名字以另一种方式席卷了巴黎的所有报纸。
赞扬和欣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嫉妒和赤裸裸的攻击。
很快,更恶劣的帽子一顶接着一顶扣了下来——
“共和政府的走狗”
“费里的文坛打手”
“用笔杆子换前程的投机者”
……
种种标签,被毫不吝惜地贴在他身上。
他通过《合唱团》与教会周旋所换来的微妙平衡和短暂宁静,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破。
无论是共和派,还是保守派,都保持奇怪的缄默——
那些报纸上的攻讦,署名几乎都是“一个忧心忡忡的巴黎人”“一个略知内情的绅士”之类。
第一次课本战争,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帷幕。
而这一次,莱昂纳尔甚至不知道对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