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诗歌分享 (第2/3页)
地刺在武修文紧绷的神经上。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裤子的布料,指节用力到发白。黄诗娴在哭……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她那张毫无血色的脸,那双盛满恐惧和绝望的眼睛!急救室的红灯,此刻仿佛就在他的眼前疯狂闪烁,刺得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咳,大家安静一下!”教导主任梁文昌清了清嗓子,敲了敲桌面:“会议正式开始!”
李盛新校长坐在C位,面容和煦,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下周家长开放日的各项安排,从教室布置、课程展示重点到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事无巨细。
武修文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拿起笔,在本子上机械地记录着关键词。但那些字迹,很快就在他的眼前扭曲、模糊,变成一片混沌的暗影……校长沉稳的声音,似乎隔着一层厚重的海水传来,变得遥远而不真切……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李校长讲完具体事务,话锋一转,声音里带着一种温暖的期许,“我们日复一日站在这讲台上,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无数个家庭的希望!这份坚守,需要热情,更需要信念的支撑!”
他温和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最后在武修文脸上短暂地停留了一下,带着鼓励的笑意。
“所以呢,趁着今天人齐,气氛也不错,”李校长笑着提议,轻松地靠在椅背上,“梁主任之前跟我提过,想给大家一点空间,分享、分享各自在教学中的小感悟,或者……露点才艺也行!别藏着、掖着嘛!咱们搞教育的,肚子里也得有点墨水,有点雅趣!活跃气氛,也增进了解!怎么样?”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和低声议论,气氛明显热络起来。
“好主意啊,校长!”郑松珍第一个响应,眼睛亮晶晶的,“我先说一个!五年级那帮皮猴子,昨天居然主动把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重新布置了,还弄得像模像样的!可把我惊着了!原来这帮小家伙不是不会,是以前没给他们机会放手干!”
她的话语带着鲜活的气息,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和附和。
“对!对!松珍老师说的是!”教体育的张老师接口道,“有时候,我们当老师的,管得太多,反而束缚了孩子!适当放手,信任他们,往往有惊喜!”
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课堂上、学生间那些或温暖、或有趣、或引人深思的片段……笑声和掌声不时响起。连一向有些严肃、对武修文普通话教学颇有微词的林方琼,也难得地讲了一个六(四)班后进生,最近在数学小测验上取得明显进步的例子,虽然语气依旧平淡,但眉宇间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武修文坐在这一片逐渐升温的热闹之中,却感觉自己像一个局外人,被一层冰冷的玻璃隔绝开来。周围的欢声笑语,那些生动的教学故事,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他的全部心神,依旧牢牢地系在那家医院,系在急救室外那个无助的身影上……每一次掌声响起,都像是一记闷锤,敲打在他空洞的胸腔里,提醒着他此刻荒谬的抽离!
“小武老师?”一个温和的声音将他从冰冷的思绪中猛地拽回。
是坐在他旁边的赵皓星,这位六二班的语文老师,曾因观察到武修文坚持普通话教学,对其学生语文表达的积极影响,而对他转变态度。
此刻,赵皓星正带着友善和鼓励的笑容看着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武修文耳中:“上次听李校长提起,你业余喜欢写诗?文笔很好!今天这机会多难得,不如……给大家念一首?”
他的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欣赏:“也让我们感受、感受数学老师,笔下的诗情画意嘛!”
赵皓星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不少目光都好奇地、带着善意地聚焦到了武修文的身上!
郑松珍更是睁大了眼睛,一脸“果然如此”的兴奋表情,用手肘碰了碰林小丽,小声道:“看吧!看吧!我就说武老师有才!”
武修文的心脏骤然缩紧!猝不及防地被推到聚光灯下,他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分享?诗歌?在这个他心乱如麻、每一秒都如同煎熬的时刻?他下意识地抬眼看向李校长,校长正含笑地望着他,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信任与期待……
李校长微微颔首,无声地催促着:“小武,来一个!”
那目光像带着温度,却烫得武修文心口发疼!他想拒绝,想逃离这令人窒息的期待!然而,校长的信任,同事聚焦的目光,尤其是赵皓星那真诚的鼓励……还有他骨子里那份对讲台、对文字近乎虔诚的敬畏,都化为无形的绳索,将他牢牢地捆在了座位上!
拒绝的话在舌尖翻滚,最终被他死死咽了回去。他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冰凉,一路沉入肺腑,试图压下胸腔里,翻江倒海的焦虑和撕裂感!他慢慢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手指触碰到摊开的笔记本,纸张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拿起本子,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会议室彻底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年轻而略显清瘦的数学老师的身上。他微微低着头,视线落在本子的字迹上,那首题为《讲台·灯塔》的小诗,每一个字都曾是他心血的凝结,是他对脚下这片土地和眼前这群孩子的挚爱与期许。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初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紧绷,仿佛锈住的琴弦被强行拨动:
“……它不过方寸之地,
灰白,陈旧,甚至边缘磨损,
粉笔的尘埃年复一年,将它覆盖又擦亮。
像一块沉默的礁石,
锚定在时光喧嚣的潮汐中央。”
诗句流淌出来,奇异地,那干涩渐渐褪去!他沉浸在自己构筑的文字世界里,那些关于讲台的意象:礁石、风浪、磨损的痕迹……此刻,却诡异地与医院冰冷的墙壁、刺鼻的消毒水、漫长的等待……重合交织!他的声音渐渐平稳,甚至染上了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的、深沉而近乎悲怆的力量:
“……惊涛骇浪在窗外酝酿,
世界喧嚣着它的巨变与无常。
而这里,方寸之间,
是唯一恒定的坐标。
一双双清澈的眼,是暗夜里渴求的星,
稚嫩的手,紧紧攥住笔,
如同攥住劈开混沌的桨。
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
是穿透迷雾的,最倔强的回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