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7章 徐闻的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007章 徐闻的计划 (第2/3页)

虽贪,士林毕竟是桥梁,桥断了,怎么走下去?越王这是把江南当敌国打!”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首辅徐谦。

    他脸色如常,只淡淡说:“诸位稍安,江南乱象,非一日可清,若不出重手,便是养虎为患。”

    礼部尚书李贤冷哼:“如此重手,朝廷怕是要背上千古骂名了。”

    虽然他和徐谦关系深厚,但屠戮士子这等事,的确影响太大!

    也的亏越王德高望重,换做是别人,哪怕是皇帝,都会被喷成狗。

    徐谦轻声道:“宁做千古罪人,不做乱世庸臣。”

    一句话,堵得众人哑口无言。

    但这场争论,很快传入御前。

    成化帝朱见深看完密报,脸色冷峻。

    片刻后,他把奏章往案上一扔,无奈道:“相父……果然还是他,手段狠辣,倒也干净利落。”

    左右太监不敢吭声,只静静立于一旁。

    成化帝沉吟良久,吩咐道:“传旨内阁,江南之事,既已定局,不再追问,徐家父子,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这是皇帝的态度:不表扬,也不追责,但天下人心,并非如此轻易平息。

    虽然朝廷表面保持沉默,但朝中不是没有人想为死去的士子说话。

    三位御史联名上疏,要求彻查绍兴文庙之事,列举徐闻屠杀士子的七大罪状,措辞激烈,矛头直指越王。

    然而,这三人上疏后不过三日,便先后遭难:

    一人外放岭南蛮荒之地,终身不得调回中枢;

    一人被夺职查办,罪名是“扰乱纲纪”;

    最惨的一人,直接被打入大理寺狱,连家眷都受牵连。

    自此之后,再无人敢言及江南二字。

    都察院的案牍堆得高高,却不见一封弹章涉及徐氏父子。

    连太学讲席也被秘密换人,原本敢于发声的讲官,不是辞职回乡,就是闭门不出。

    曾热烈喧哗的学宫,如今鸦雀无声,连读书声都低了几分。

    消息被层层封锁,连京中市井百姓也只道江南“有乱”,至于乱因为何,无人敢言。

    而史官……更是讳莫如深。

    那位原本坚持“实录不可妄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