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5章 新商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995章 新商税 (第2/3页)



    有阁臣慢了一拍,略一迟疑,道:“只是……贺家根基极深,若就此抄办,苏松二府,恐乱。”

    话音刚落,于谦冷笑道:“李阁老怕得倒快,若人人怕惹祸,那还要律法作甚?”

    “够了。”徐谦轻轻一摆手。

    几位阁老顿时收声。

    徐谦起身,走至挂图前,那是内阁绘制的大明漕运图,红线勾勒的水路从太湖蜿蜒北上直抵京杭大运河。

    “贺家,确实根深。”

    徐谦缓缓道:“他们是江南商绅的缩影,表面守法,实则蚕食朝纲,如今证据确凿,该不该抄家,当然该!”

    “可问题是,单纯的抄家,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众人皆是一愣。

    抄家还算便宜他了?

    那要怎样?诛九族,全族消消乐?

    没那么严重吧?

    “首辅大人的意思是?”

    徐谦笑了笑,道:“不能就这么便宜了贺氏,得让他们废物利用,给朝廷产生利益最大化!”

    阁中一静,于谦率先反应过来,试探道:“首辅大人之意,是想以贺氏为契机,推行新商税?”

    “正是!”徐谦点头。

    大明承平已久,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但正是这几十年的安稳,使得人口急剧膨胀,已然突破亿人大关。

    人多带来的是井喷的开销,从赈灾、修河到军饷、漕运,朝廷每年的财政压力节节攀升,连年赤字,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可讽刺的是,税收不仅没增加,反而逐年减少。

    问题出在哪?

    归根结底,是土地兼并。

    江南财团掌控巨资,通过买田夺地,将大批原本用于种粮的良田变为养蚕种桑之地,大办织坊、绸厂,专供海外。

    而最严重的地方,便是江南。

    在江南,像贺家这样的盐商、绸商、瓷商数不胜数。

    他们富得流油,可他们不种粮,不纳粮税,反而把好田收了去,改种桑蚕,织机日夜轰鸣,产出的丝绸一船船送去西洋。

    洋人贵族对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