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朕问》天下(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10章、《朕问》天下(十一) (第3/3页)

在雨亭里停步,将手中《朕问》放在石桌上,接过了王坤递上的信纸。

    黄立极对督政院制度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因为必须要诸王的粮食大明才能度过明年的粮食危机。

    关于督政院副使,他推荐曹思诚,因为诸王都不熟悉监察事务,张延登也是刚刚担任御史,而曹思诚经验丰富,在督察院也颇有威望,可以平稳过度。

    京察结果关于侍郎以上的人事调整,他给了朱慈炅一个草案。

    北京礼部:周登道致仕,他推荐孟绍虞顺位接任,温体仁升左侍郎,钱谦益升右侍郎。

    北京刑部:苏茂相致仕,他推荐李标接任,刘之凤升左侍郎,南居益升右侍郎。

    北京兵部:左侍郎熊明遇升尚书衔,任宣大总督,兵部右侍郎,由曹文衡接任。

    北京太常寺卿,他推荐申用懋。

    南京礼部:尚书孔贞运,左侍郎钱象坤,右侍郎林焊。

    南京兵部:左侍郎,傅宗龙,右侍郎,刘鸿训。

    南京户部:尚书杨一鹏,左侍郎周延儒,右侍郎吴宗达。

    南京吏部:左侍郎,吕图南,右侍郎,刘廷元。

    ……

    朱慈炅对人事调整大感惊讶,钱谦益和申用懋居然被黄立极推荐,这怕是谢陞的意思吧?北京大和解了?

    不过,南京这边几乎是大换血,孔贞运和周延儒的到来,怕是黄立极讨好自己吧,其实朱慈炅对潜邸成员已经没有那么看重了,倒是杨一鹏直升户部尚书有点意外。

    “这杨一鹏不是漕运总督,怎么直接尚书了,王坤你知道吗?”

    王坤自己已经偷偷看过了,很快应答。

    “皇上,他身上本来就与尚书衔,不是直接尚书。”

    朱慈炅摇摇头,南京众老还在集体上辞章,可惜无论朱慈炅还是黄立极都没有挽留之意,人还没走,替补已经来了。

    朱慈炅合上了这份名单。

    “好吧,黄首辅办事还是稳妥的。朕批了,给他回信吧。”

    朱慈炅其实根本也干预不了,好多人他都没有见过,只不过这是重要国事,无论如何都需要朱慈炅过目的。

    王坤将信纸收起,朱慈炅算是处理了家事国事,打开《朕问》样刊,准备就在这亭着听着雨声看书。

    却听王坤又道。

    “皇上,你说大祭后要安排那个洋和尚觐见,要明天吗?”

    啥?还有天下事?

    朱慈炅抬起头,有些无语的望着王坤,感情东林的那幅对联是给朕写的啊。这还真是声声入耳,事事关心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