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送上门 (第3/3页)
听到这声音,它们全都自觉地闭上了嘴,再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
“这回也省得抓鱼了,肉有了,不知道膀胱坏没坏,没坏的话储水容器也有了。
顺便还能扒一张皮,垫在庇护所里当床铺用。”
石锤在手中旋转,熟悉着它的分量,陈舟一手矛一手锤走到雌锯齿虎身旁,举起锤子对准锯齿虎眼窝,重重砸了下去。
石块与锯齿虎的头骨产生激烈碰撞,些许骨头渣滓飞溅而出,捆绑固定石块的柳条也有所松动。
至于锯齿虎,则当场死于这一锤下,大脑遭到冲击后,很快就停止了挣扎,眼中最后一分神采迅速消散。
山顶刚刚还充满锯齿虎幼崽的叫声,这会儿全都消失了,只剩篝火中木柴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使庇护所一带显得格外安静。
陈舟拽起锯齿虎宽松的毛皮,硬生生将它拖到庇护所旁边,准备连夜把它大卸八块,用好肉做几顿饭,用皮毛做套简单的防具,再把能储水的膀胱摘下来冲洗干净——
这建立在膀胱和泌尿系统未被破坏的前提下。
不然膀胱中的尿水洒入整个内膛,别说用膀胱装水,就是想吃点肉可能都带有尿骚味儿。
剖开锯齿虎的腹部,将脏器掏出,陈舟发现长矛刚好擦着膀胱的边缘穿了过去,这为他留下了一个合格的储水容器。
雌锯齿虎的体型没有雄锯齿虎大,膀胱也小一圈,但还是比鱼鳔大得多,陈舟估计这一个膀胱大概能装下一斤半水,保存好的话,用半个月不成问题。
有一膀胱水,平时远行足够饮用了。
不过膀胱没有皮毛保护,带在身上很容易被树枝划破,看了看保尔交给自己的针线,又看了看锯齿虎较为柔软的腹部皮毛,陈舟打算尝试用锯齿虎皮缝制一个保护套,把膀胱包起来,这样还能将膀胱水囊的使用寿命再延长一些。
除缝制皮套外,由于膀胱离开活体后外层会变得干燥,一旦过于干燥就容易开裂,陈舟还得在皮套与膀胱外层之间涂一层油,浸润膀胱,尽量使其保持柔软。
当然,缝制皮套这事还急不得,因为鞣制皮毛也需要时间。
他今晚连夜割下大小合适的皮子,清理掉表面的泥、血和脂肪残渣,经过风干后再用清水浸泡10个小时。
在此过程中,他还得提前制备脑浆乳化液,将温水加入脑浆,搓揉成糊状,再静置几个小时等待其氧化产生醛类鞣剂,才能把脑浆乳化液均匀涂抹在生皮肉面。
抹上乳化液的生皮经过折迭捶打,补充新脑浆,持续两到三天变得皮质松软后便可拉伸抻平,挂在框架上自然阴干,阴干过程中还得及时搓揉,将硬化点消除才能鞣制成一张合格的皮子。
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两天时间,眼下正值夏末秋初,身处高纬度地区,昼夜温差大,阴干生皮的速度比夏季还要慢一些,陈舟预计要三天时间才能鞣制好一张皮毛。
恰好现在所处的位置已经接近山顶,生长在周围的尽是高大的树木,树干与树干之间空隙极大,视野开阔。
作为方圆几十里内的制高点,这里虽算不上绝佳的瞭望点,充当一个临时驻扎地倒勉强合格。
陈舟准备就在这里鞣制皮毛,同时以庇护所为中心点,探索周围环境,最好攀上峰顶,眺望大山四周的地形,同时趁夜观察平原和森林有没有火光或者烟气——
挑战场地内不像有原始人生活,没有雷暴的情况下,只要有火光,基本可以肯定是挑战者点燃的,他可以根据此了解其他挑战者的位置。
一边做着打算,一边分解锯齿虎的尸体,将四条肉质最紧实丰满的大腿卸下来,又拆开锯齿虎粗壮的肋骨,手持肋条,他直接在火上烘烤起来。
没有盐也没有调料,烤制肋条时,他只能往上面涂抹一些锯齿虎的血液,以求带来些许咸味儿。
论及生存条件,这里可比《鲁滨逊漂流记》那次恶劣得多,危险也一波接一波,若不是他今非昔比,恐怕昨夜就死在洞鬣狗的围攻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