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绕月飞行 太空竞赛重启 (第3/3页)
就这么走走停停,利用时间差潜行,足足迁移了十几个地球日,终于抵达了东夏选定的新位置。
再次钻入更深、更隐蔽的地下溶洞,小白主导开始了新一轮基地的建设工作。
就这样,一明一暗两处基地,明面上利用火箭和月面登陆器,一点一点的搞勘探,做铺垫,暗地里则是以祭坛输送物资,展开就地施工作业。
小白首先的工作是平整地面,然后用自带的材料打印出基础的结构件,搭建起一个简易但坚固的密封舱室框架。
接着是铺设线路,安装从祭坛那边传送过来的小型化空气循环和水培系统单元。
能源是最大的挑战,东夏这边的整体计划中,必须先完成基本生存环境的建设,然后人员登陆,最后才是在人员指导和操作下,摆开核聚变电站。
主打一个稳重。
当前阶段,只能利用少量的热能和太阳能进行电力补充,还要时时避开偶尔掠过的白雕飞行器,因此稳定施工的主力还是小白。
每一步都进行的艰难而缓慢。
这是人类在月球地下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据点,没有欢呼,没有观众,只有一颗冰冷的魂火和几条不知疲倦的手臂,一点点开拓着异星的家园。
在此期间,东夏航天局连续发射了数颗高性能中继卫星,布设于地月拉格朗日点及环月轨道,开始系统性搭建覆盖月面的导航、通信和远程遥控支持模组。
白头海雕也不甘示弱,在第一次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联合了辛西亚计划的几十个参与国家,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也要出钱!
耗费巨大的代价,顶着自己叮当乱响的工业基础,强行上马了环月卫星,月面无人再登陆,月面载人再登陆,超大推力火箭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
一场新时代的、范围更广的太空竞赛,又一次拉开了序幕,
在这一过程中,白头海雕还打出了几场大统领口中“极其漂亮”,“天才般的”,对东夏的战略反击。
第一,便是重新拉拢了双头鹰联邦。
通过一系列被批评者称为“出卖盟友、绥靖妥协”的秘密外交措施和利益交换,白头海雕与双头鹰联邦这两个历史上的老对手,再次在航天技术领域重新建立了深度合作。
双头鹰联邦,这个曾经在太空探索领域与白头海雕争霸数十年的老牌强国,其航天技术底蕴深厚,至少在蓝星是可以排进前三的存在。
尽管近些年因经济困顿和方向迷失,其航天事业近乎停滞,大量人才流失,设备老化,但那些尘封在档案库里的图纸、那些早已停产却仍能运行的“傻大黑粗”的经典火箭设计、以及那套自成体系、历经极端环境考验的工程哲学,依然是无可替代的财富。
白雕的大统领本来就和双头鹰的强硬领袖眉来眼去,这些年来的战争,白雕也不曾亲自下场,双方的关系有很大的和议空间。
白头海雕大统领亲自致电双头鹰那位以强硬和务实著称的领袖,通话内容并未公开,但外界普遍猜测,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技术共享承诺。
至于双头鹰获得了什么,谁知道呢?
毕竟当年他们可是卖了自己也要投靠自由社会的家伙,现在,自由社会勾勾手,再把他们某些并不光明的入侵行动合法化一下,利益面前,哪有什么敌人?
很快,双方的合作如火如荼的展开。
双头鹰拿出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经过极端寒冷和辐射环境验证的耐用品材料;以及一套简单、粗暴、但极其可靠的生命维持系统设计方案……
双头鹰考古级别的的太空技术,为白雕补上了一部分短板,大大加速了白雕的登月进程。
白雕的媒体开始津津乐道于自由世界技术的强强联合,而双头鹰的媒体则欢呼古老荣耀的回归,这场交易被双方宣传为“传统友谊的升华”和“应对共同挑战的战略协作”。
东夏对此倒是习以为常。
这些年来,背刺也不是一回两回。
在东夏的“慈航”工程指挥中心和分析专家们看来,这更像是一场“古董级技术”与“去工业化虚胖体质”的抱团取暖。
一位资深分析师在内部简报会上做了个生动的比喻。
“一位曾经力能扛鼎但如今肌肉萎缩的老拳手,结识了一位虽然穿着名牌西装却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公子哥,两人互相搀扶着,宣称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就算没有繁星世界的技术,我们都不虚他!”
白头海雕联邦的第二个动作,是刻意在东夏周边开始制造局部冲突。
和对手正面竞争的同时,如果没有下黑脚使绊子砸飞镖下毒药,怎么对得起海权国家的正统继承人的名头。
观看白头海雕近些年的政策,毫无疑问充斥着这种风格,利己不利己先放一边,损人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随着白头海雕联邦蓝星战略部署的调整,大量的军事、外交、经济资源开始向东夏周边地区倾斜。
冲在最前面的,是东夏的两个“关系紧张的邻居”,一东一南的两条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