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不同的应对方式 (第3/3页)
简单,是整个紧凑空间内的‘场协同’机制彻底崩溃了。理论上不该有这样强的干涉……”
与王启明的材料问题、陈光华的激光难题相比,虽然这里的微型超导磁体项目同样极其复杂,但它也是洛珞个人研究背景中仅次于周建军“液态金属流体力学”方向最擅长的领域。
他心中隐隐有更多关于场操控、结构优化的思路,他需要扎根在这里,团队一同思考。
三个基地的巡查工作,这里成了洛珞待得最久的地方。
王启明的京城基地他待了三天,合肥的高能激光实验室他也只停留了五天,而沪上的磁体系统实验室,洛珞一呆就是半个月。
倒不是他如此偏颇,而是这里是他认为自己能贡献最大力量的地方。
整整半个月,洛珞几乎没有离开过集成测试大厅和旁边的计算中心。
他将星火超算中心80%资源调配过来的“虚拟集成沙盘模型”作为主战场,同时自己也完全沉浸到了物理细节的汪洋大海中。
会议室的白板被画满了潦草的公式和结构草图,深夜的咖啡消耗量惊人。
争论时有发生,但聚焦问题的激烈讨论取代了最初的质疑与茫然。
洛珞不再仅仅是发布命令的总设计师,他是团队的一员,是思维风暴的发起者和核心催化剂,尤其在解决超导磁体和场协同问题上,他思路的清晰与深度令李卫国团队的专业人员也为之折服。
而事实上,他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
“洛总,星火上跑了三天的多尺度耦合模拟……结果出来了!”
负责模型推演的青年研究员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半个月的疲惫仿佛被一扫而空。
所有目光聚焦到中央大屏幕。
新的虚拟集成模型上,微型超导磁体结构显著优化,核心压缩磁场稳定而强大。
最关键的是,当模拟再次运行到那个致命的瞬间时——虚拟“自适应场引导层”亮起柔和的蓝光,如同一个精巧的能量迷宫。
那曾经如毒蛇般蹿出的泄漏磁能被瞬间捕获、疏导、衰减、湮灭。
旁边的热场分布图上,代表高温的刺眼红色区域几乎消失,整个系统在极端压缩后如同投入水面的波纹,平稳地扩散回归平衡状态,没有激起失控的巨浪!
短暂的寂静后,测试大厅内爆发出压抑了许久的欢呼。
李卫国用力拍了下控制台,脸上露出了半个月来的第一个轻松笑容,他转向洛珞:
“成了!这套引导层设计……太关键了!您怎么想到的?”
洛珞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看着屏幕上平稳运行的模拟结果,嘴角也勾起一丝弧度。
这是他熟悉的“战场”之一,半个月全身心的投入、无数次的推演和讨论,终于结出了坚实的果实。
“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还是抓住能量流转的物理本质和界面。”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力量:
“引导层的方向确认有效,李工,立刻安排小比例原理样机制作。材料选型、制造工艺的难题,就靠你们了!我们必须在实物上验证它的效果,我们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他看向眼神再次充满干劲的团队:
“接下来,才是真正啃硬骨头的阶段,为两周后的全尺寸集成测试,做好准备!”
半个月的深潜,洛珞和他的“微型磁场攻坚战”团队,终于在汹涌的技术暗礁中,开辟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航道。
沪上基地沉闷的空气,仿佛也随着这个重大进展,被吹进了一丝充满能量的新风。
三个基地面对三种不同的问题,洛珞也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如今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更让洛珞欣喜的是,公司那边同步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深空防线》的剧组已经初步筹备完成,可以择日开机!”
“秦浩,准备回京。”
洛珞看着手机上的短信,嘴角微微翘起,这在他看来,跟王启明告诉他“材料问题已经解决”没什么区别。
接下来,他要奔赴另一个战场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
洛珞再次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张书记,有件事我要跟您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