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大家子 (第2/3页)
奔跑,而作为枕边人,她除了项目具体的内容不知道,对于洛珞一直在忙什么还是清楚的。
最担心的便是他还像当初在《源代码》和《流浪地球》剧组时那样,没日没夜的辛苦,太耗费心神了。
“我还好,下面的人帮我分担了不少。”
洛珞把削好、切成块的桃子装进小碟,插好牙签,推到她面前:
“体系运转起来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大方向和关键节点,再说……”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促狭:
“家庭集体活动必须排在首位。”
刘艺菲噗嗤一笑,叉起一块汁水饱满的桃肉:
“真好啊,这次能聚齐看开幕式。”
“嗯。”
洛珞也叉了块桃子,语气柔和:
“所以这次,意义特殊。”
傍晚的别墅,光影斜长,空气中飘荡着茶香和食物细微的暖香。
客厅里,气氛是带着克制的期待,突然传来张晓燕提高的声线:
“老洛!烟抽够没?一会儿吃饭前咱们再核对一下出行时间!”
……
他记得这奥运会——不是在现场,而是在多年前的电视荧幕上。
1996年亚特兰大、2004年雅典…那时候,奥运会是遥不可及的圣殿,每一次开幕式都让他屏息。
但后来,它已泛滥成了一项例行公事,悉尼的混乱、里约的安全问题,甚至希腊的财政崩溃,都让这所谓“人类盛典”的光环褪色不少。
作为“夸父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在【剧本游戏】里见证了聚变之火的蓝图如何在严密逻辑中诞生。
相比起来,这些烟花与舞蹈构成的秀场,更像是一场精心排练的表演。
奥运?他早就祛魅了。
不过是一场全球狂欢的营销活动,而他心里清楚,真正的奇迹在荒漠中的科研基地,而非眼前这座人工搭建的庞然大物。
但洛珞没有说出这些想法。
因为此刻,客厅里的喧嚣盖过了北京城的喧闹——它来自他的家人,每一个对奥运怀有纯粹憧憬的灵魂。
此列,连同他多要的三张,一共五张邀请函安静地躺在书桌上,这对他来说只是个小便利,可对家人而言,却是通往现场观看的黄金票券。
事实上,组委会并不只为了送票……
早在几个月前,那边就来找过他和刘艺菲参与合唱《北京欢迎你》。
不过惨遭洛珞的无情拒绝。
虽然他去年陪着刘艺菲录了一首对唱的情歌,放在她的首张专辑里,由此被贴上了“歌手”的标签。
但他的唱功实在是不怎么样,虽然组委会一再表示,只需要录上两句,肯定会修到最佳,而且:
“您的唱功在演员跨界里完全是顶尖的,这首歌很多演员都参与录制了。”
对方还试图劝说一下,不过依旧没什么用。
“我就算了,一会儿我问下艺菲的意思,她要是有兴趣的话,她可以参与。”
洛珞如此回绝道。
他比所有人都清楚这首歌的重要性,也了解在临近奥运会开幕式的一百天里,这首歌会有多火。
不过,他依旧干脆的拒绝了,对唱歌不感兴趣,这跟录制歌曲的名气没有任何关系。
即便组委会一再表示,虽然其他演员跨界的歌手排序都在后半段,但如果他和刘艺菲答应参与录制,可以把两人都放在前面,而且各自的独唱、合唱都可以。
这个条件别说普通演员了,就是那些一线当红的小生小花也没有这样的待遇,毕竟是奥运会这种国际大事,娱乐圈的明星唱歌祝福……充其量算是添上点色彩罢了。
只不过……
“我也不去了吧”
当得知洛珞不打算参与录制时,刘艺菲也干脆的选择了拒绝……也不知道是不是出完首张专辑过足了歌手的瘾后,就暂时对其失去了兴趣。
……
2008年8月8日的下午,暑气未散,北京城却早已被一种近乎沸腾的期待点燃。
京郊别墅内,灯火通明。
“爸,走了!”
洛珞提醒道。洛志辉掐灭烟头,镜片后的目光沉稳:
“好,去看看到底是多大的盛事。”
洛志辉语气里带着一丝属于老报人慎重的审视。
红旗CA770轿车在奥运专用通道平稳疾驰。
秦浩紧握方向盘,虽然是如此盛会人潮涌动,但他并没有过于紧张:
“指挥部那边都确认了,安保一切正常。”
今天会到场的人,甚至还包含世界最顶尖的那一批。
现在别说鸟巢会场,全城处于高度组织化的安防状态,公共空间标志、标语等视觉元素的统一部署,反映安防体系对城市毛细血管的渗透。
整个鸟巢会场部署了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测系统,覆盖场馆内外每个角落,包括地下三层至地上六层的复杂结构区域。
重点监控区域包括贵宾区、出入口、武装警戒点,均设专人值守。
周边方圆400米内实行戒严,无证人员及车辆禁止逗留,公交车甩站通过,私家车限行,行人需绕行天桥并接受三次查票方可达安检口。
直升机低空巡逻监控鸟巢上空,配合地面防爆车、军队通讯车、特种武警车辆待命。
消防部门在周边设39个消防站,配备水罐车、山猫摩托车等设备,全天候应对火情。
要是这样的安保措施,还得用他来保护洛教授的安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