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启程!追赶太阳! (第2/3页)
“此项目关乎国家未来核心战略,保密等级最高。”
牛皮纸信封里只有一页纸,抬头是加密编号和一行小字:【项目指挥部】,内容简洁到冰冷:
经国家最高决策机构批准,兹调李卫国同志加入“夸父逐日”项目组工作,即刻生效。本项任务属国家最高机密。
落款:国家特别项目协调处签章是一个无法辨识的加密代码。
“李工,请立刻与我们动身,您的个人物品稍后会由基地专人整理经严格安检后送达,现在,请交出所有电子及通讯设备、含存储功能的任何物品。”
另一名军官打开一个屏蔽箱。李卫国默默摘下手表、掏出手机,一样样放入。
金属屏蔽箱盖合拢的轻响,像是切断了过去生活的某种宣告。
他看着那位年轻军官冷静的动作,明白无误地感受到了那份压在字里行间的沉重。
……
上海光机所,超强激光实验室的偏执狂殿堂。
高功率激光参数调试进行到白热化阶段,陈光华院士嘶哑着喉咙指挥着最后微调。
实验室厚重的铅门被无声推开,所党官员和两位同样深色便装的男人静立在门口阴影里:
“陈教授”
……
首都西郊,秋日的晨曦穿透戒备森严的梧桐枝叶,照在了一座十分不起眼的灰色建筑上。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寂静,除了荷枪实弹的卫兵如雕塑般凝固的身影,只有车辆驶入时轮胎碾过路面的沙沙声。
一辆辆贴着深色车膜的考斯特鱼贯驶入内部庭院。
车门推开,一位位穿着各异——有便装夹克、有半旧西服、甚至还有带着实验室白大褂气息——年龄多在四十至六十岁之间的学者、工程师们走下。
他们的气质沉稳,眼神锐利或深邃,无不透露出顶尖头脑的锋芒,不过此刻却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深切的困惑。
王启明教授紧了紧略显宽大的外套领口,一下车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老陈?”
他看着刚从隔壁车下来的陈光华教授,后者脸上也是一副仍未回过神的模样,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黑。
“启明?你也在这儿?”
陈光华压低声音,快步走近,眼神扫过四周:
“这阵仗…比当年搞‘两弹’时我看过的保密级别还邪乎,签了意向书就被一路带到这儿,连去哪儿、见谁都不告诉,只知道代号‘火种’…”
他语气里有一丝资深学者被完全蒙在鼓里的不满,但也深知其中的分量。
“彼此彼此”
王启明苦笑着摇摇头,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却带着凝重:
“我也是,刚做完辐照实验的汇报,就被到这儿了,看这架势,非比寻常啊,能把我俩同时薅来的,整个材料界和光学界,还能是什么事?”
他联想到自己那份关于“仿生蜂巢基板”的新研究,心里隐隐有些猜测,却又觉得太过骇人听闻。
“老王,老陈!”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超导工程专家李卫国匆匆走过来,他那件沾了些许油污的工装夹克显得格格不入,神色却最是焦急:
“你们知道点情况不?我刚从西南基地下来,托卡马克还在停机检查呢!就被两个军官一路‘护送’过来,通讯都掐了!连家里老伴儿都不知道我去哪儿了…只说是最高任务。”
他摊开双手,满脸的“离谱”。
三人对视一眼,眼神交流间,一种“同病相怜”又被无形巨力捏合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弥漫开来。
彼此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平常在各种国家级评审会上也常碰面,此刻的遭遇和周围的肃杀氛围,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远超以往任何科研攻关项目。
“周工呢?他那个液态金属流体力学,指不定也跑不掉。”
王启明朝入口张望了一下。
这时,一位身着笔挺制服、神情严肃的工作人员快步走过来:
“请各位专家立刻进入A会议室签到,并再次接受保密检查,会议即将开始,请勿交谈。”
此话一出,刚才还在三三两两的交谈立刻停止,一种无形的凝重取代了最初的困惑和嘀咕。
专家们默默地在登记簿上写下姓名和代号,再次走过安检门,交出所有电子设备,鱼贯进入会议室。
会议室内部比预想的要简洁现代得多。
长条形的深色会议桌占据中央,灯光被精准调校过,明亮却不刺眼。
墙上悬挂着大幅投影幕布和一块传统的书写白板。
最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室正面那扇厚重的隔音门,以及无处不在的、几乎隐没在墙壁里的监控探头。
空调无声地送着恒温空气,让整个空间显得异常安静。
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一个印着红头的保密文件夹和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上面贴着“项目工程-阅前签署保密承诺书”。
专家们带着一种履行庄重仪式的沉默签署文件。
空气几乎凝结,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他们心中波涛翻涌,都在等待着揭开谜底的那一刻。
突然,会议室侧面的一扇门无声滑开。
科工官员张云超身着熨帖的深色中山装,步履稳健地走了进来。
他神色凝重,眼神锐利,扫视全场,没有寒暄,直接在主位落座。
他带来的气场瞬间让所有的细碎动作都消失了,几位认识他的专家教授都微微点头致意,目光中充满探询。
“诸位,请入座。”
张云超的声音低沉有力,清晰地穿透安静的空间:
“时间紧迫,我直接进入主题。”
他环视一周,确认所有专家都已准备就绪。
“我知道,在座各位专家教授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平时也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