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3/3页)
”
洛珞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科学家特有的敬畏:
“哪一个不是耗资亿万、团队数百人、周期以年甚至十年计?ITER的每一次重大实验间隔都可能是一年以上,气候模型的验证需要连续几年的观测数据对比,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国际协作、经费支持、科研耐力的终极考验。”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刘艺菲,眼中是清明的理性之光:
“这第三步,就是时间的耐心长考,从第一个成功的、确凿无疑的判决实验结果公布,到它在国际顶尖物理会议中被反复确认、辩论、最终无可辩驳地成为共识,再到进入诺贝尔委员会专家的视野和评估体系……”
“这其中的时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理论越伟大,颠覆越深刻,它所需要的验证就越严格、越漫长。”
他放下手,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在刚才描画的宏大图景里,洛珞的语气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笃定:
“诺贝尔奖,只是最终那个自然而然的句号,当ITER的工程师们根据我的算法稳定点火,当气象学家依赖我的模型发出更准确的灾害预警……”
“物理学界自然会向世人宣告:我们找到了理解混沌新大陆的钥匙,它的持有者名为洛珞,那时……”
他看向刘艺菲:
“瑞典的电话到来与否,都不再改变混沌已被驯服一分的事实,就像这剧本里说的——‘这场流浪,终于有了灯塔’,我的证明,就是那座灯塔的图纸。”
“图纸通过审核,只是确认灯塔能建,而真正点亮它,让它的光芒照亮风暴中的航船,才是赢得‘灯塔工程师’桂冠的终极证明。”
引擎的低吼声熄灭,商务车稳稳的停在了酒店的门口,洛珞率先跳下后回过头熟练的伸出手:
“走吧,明天的地下城布景还要深入得更远一些,有几个地方还得提前找老王说一下。”
刘艺菲闻言怔怔地看着洛珞的侧脸,酒店门口的灯光映照着他清晰的下颌线,卸掉了妆发素颜也依旧是那副帅气的模样。
只是他说的那些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以及那些听上去就该跟爱因斯坦,杨振宁坐一桌聊天的东西,现在这个人却是他的男朋友。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居然会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
数学家对于她来说,记忆中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华罗庚、陈景润了,但按照数学界的说法,洛珞的成就似乎已经超过了她们,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才23岁。
更割裂的是,前脚说完这些,后脚那句“剧组布景”就把她拉了回来,刚还说跟爱因斯坦坐一桌呢,后一秒就跟布景组的老王聊到一块了。
这才让人恍然,对哦~他还是国内最顶尖的导演和演员来着。
即便他们已经恋爱这么久了,她还是会时不时的好奇,她男朋友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这个年轻的舵手,一边冷静而坚定地走着数学的伟大征程,一边引领着电影的科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