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5章 学术造星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75章 学术造星计划 (第2/3页)



    ““尘埃之怒”总顾问、长五首席设计师……哪个头衔都比菲尔兹奖得主更要命。”

    国安代表茶杯重重的放下:

    “上个月截获的情报显示,境外三个组织重新评估了洛珞的信息,若按两院院士规格公开表彰,等于向全世界标注重点目标。”

    总参代表翻动方案:

    “常规流程是高校座谈会加媒体专访,但菲尔兹奖得主身份能合理覆盖特殊安保,我们建议…”

    他指向屏幕中央加粗的标题:

    “所有宣传聚焦数学成就,用千禧难题的光环掩盖其他身份。”

    “还是按照之前的方针,隐真示假,明修栈道。”

    居中的领导忽然开口,指尖划过洛珞在ICM会场黑板前背影的照片:

    “给他铸个数学金身,让全世界只看见他握着粉笔……看不见他手里攥着的大国重器。”

    这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本来他们就一直愁苦于洛珞做了那么多贡献,一直不求回报的,他们该如何奖励这个年轻人。

    物质奖励吧,俗不俗不说,就他们的了解洛珞手里的那个科技公司起码也值十几亿,这还是在高速发展阶段,根据评估未来的发展市值几十也不一定能挡住。

    权利呢,人家也一点不喜欢,副厅级待遇的总设计师位置,都能说推就推。

    在名气上他们还是一直压着人家,也不是个事,

    就这样,继续维持“隐真示假”……不,这次应该是“隐真示真”的路线,不仅不对洛珞获奖的信息控制,反而要大肆宣扬。

    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天的各大新闻,从新闻联播开始直接延长了近二十分钟的播报时间。

    “……当地时间8月2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青年数学家洛珞荣获菲尔兹奖,并一举刷新菲尔兹奖得主最年轻记录……”

    “据悉,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36年,首次……”

    单单是连线了前方记者,就插播了足足五分钟,几乎完整的转播了当时宣读洛珞获奖的全过程。

    至于剩下的十五分钟,过往的成绩那不得宣读一下嘛,奖项的重要性不得讲解一下嘛,刷新历史最年轻获奖者到底是什么概念,那不得普及一下嘛。

    ·数学界最高荣誉,四年仅颁一次

    ·仅授予40岁以下杰出学者

    ·全球累计获奖者不足60人

    于是,从新闻联播开始,到央视下属单位的各大新闻,到各地方台省市级新闻,甚至是县级乡级都纷纷响应。

    如果说一周前洛珞从这里出发时,像是张子怡还曾问出过“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这样滑稽的问题。

    那么当一周后他回国的今天,就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掰着手指头给你普及一下,菲尔兹奖有多么厉害。

    几乎一夜之间,“菲尔兹奖”这个名字不再是冷门的小圈子术语,街头巷尾,茶馆饭桌,人们都在谈论:

    “听说了吗?洛珞拿的那个‘菲尔兹奖’,可比诺贝尔奖难多了!四年才一次,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