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章 洛珞的脑袋=超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35章 洛珞的脑袋=超算 (第3/3页)

他似乎都不用再问了,这些专家们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怎么可能呢?”

    燃料系统首席设计师王莉扶了扶眼镜,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她看着纸上那一条条公式和参数,传统设计中为抵抗低温收缩预留的冗余结构,正在数学模型的指挥下优雅地自我精简。

    结构动力学的专家也没好到哪去,凭他的大致估计,按这套模型,动力提升恐怕要在12%以上。

    自长征四号以来,包括国际上目前的大重量运载火箭度算上,也没有过这么恐怖的增幅记录啊。

    让他们惊讶的是,在这个模型里每一项的参数似乎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我想知道这是谁设计出来的?”

    一位微分方程领域的数学教授问道。

    相比于那些项目上的专家,他更关心的则是这个数学模型,简直惊才绝艳。

    但任凭他把脑海里所有相关方向的大牛都搜索一遍,也没能想出究竟是谁。

    尤其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几个教授,他们这几天一直都在一块来着。

    “暂时保密”

    张院士如此说道,关于洛珞的消息从那天起便以不亚于项目本身的级别,进行高度保密起来。

    至于知情人扩大到什么范围,上面还在协商中,这也不是今天主要的议题。

    “你们先告诉我,在你们各自负责的范围里,这个模型有没有任何实施上的问题,在数学领域有无错漏。”

    张院士如此问道。

    而答案也很显然,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传来的是大家异口同声的回应:

    “没问题”

    “好”

    随即,三天后,经过超算不眠不休的验算,终于出了验算结果。

    跟大家的预料一样,数学模型十分完美。

    至此,预研五号的立项可以说势在必行了,而且设计的速度恐怕还会难以想象的迅猛。

    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

    而对于项目上这些人唯一迷惑的就是,设计出这个数学模型的人——洛珞。

    直到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数学模型究竟是哪位大牛团队的手笔。

    之所以是团队,自然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法相信,这居然是一个人在几天之内做出来的。

    毕竟连超算都要验证三天三夜。

    谁能凭一己之力直接设计出来,那他的脑袋得顶几台超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