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50章 所以,郑仪什么也不能说 (第3/3页)
凉。
他看到了郑仪的野心,并将其解读为一种对权力顶峰的渴望,一种打破规则、掌控局面的狠劲。
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预见到了自己可能成为郑仪向上攀登的“垫脚石”的命运。
他说对了很大一部分。
但唯独有一点,他可能想错了,或者,郑仪无法向他言明。
郑仪的野心,或者说他内心深处那团灼热的火焰,并不仅仅是为了那顶市委书记的帽子,甚至不是为了省委常委的那把交椅。
那些是台阶,是工具,是必须握在手中的权柄。
但他真正想要的,是邹侠口中那位老革命父亲所期望的——“给老百姓干点实在事”。
只是这“实在事”,在这片土地,在四海系这只盘踞已久的巨兽阴影下,需要的力量和手段,远超寻常。
他想要改变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态,是一种资本与权力纠缠媾和、肆意碾压公平与规则的现状。
他想要实现的,是一种朗朗乾坤,是一种权力真正为民所用、发展成果真正为民所享的清明局面。
这目标,听起来比邹侠所推测的“权力野心”更加遥远,更加“不切实际”,甚至……更显得虚伪。
在一个遍地泥潭的地方谈论理想和清明,本身就像是一种讽刺。
所以,郑仪什么也不能说。
他不能向邹侠解释,他的野心源于一种更深沉的责任,他的手段服务于一个更遥远的目标。
那不仅不会取得邹侠的理解,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更高级的、更虚伪的欺骗。
在政治上,赤裸裸的野心有时比高尚的理想更让人放心,因为前者至少符合逻辑,易于掌控。
于是,郑仪抬起头,迎向邹侠那复杂而疲惫的目光。
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被看穿后的坦然。
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邹侠关于“野心”和“垫脚石”的推断。
他只是微微挺直了脊背,用一种极其郑重的、近乎承诺的语气,缓缓说道:
“书记,没有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没有您把握大局,我在秘书长这个位置上,寸步难行。”
“明州的情况很复杂,未来的工作,离不开您的掌舵。”
“我会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全力协助您和张市长,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努力化解矛盾,推动发展。”
“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本分。”
他巧妙地将“野心”转化为了“职责”,将“垫脚石”的隐喻化解为了“协助与执行”。
他承认了邹侠的领导地位和掌舵作用,强调了自己的辅助角色。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回应。
既没有正面反驳邹侠那犀利的洞察,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猜忌。
又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当下的立场和态度:服从市委,协助书记,服务大局。
更重要的是,他将一种潜在的、可能存在的对抗关系,悄然转化为了上下级之间的协作关系。
至于未来如何,那需要时间,需要实力,需要局势的演变。
现在,他需要的是邹侠的信任和支持,至少是暂时的、工作上的支持。
邹侠静静地听着,看着郑仪那双清澈却深不见底的眼睛,看着他脸上那份沉静和“诚恳”。
良久。
邹侠的嘴角,再次浮现出那种复杂难言的、带着一丝了然和疲惫的笑意。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仿佛接受了郑仪的这个“表态”,又仿佛早已看穿了这表态之下更深层的含义。
“好。”
他只说了一个字。
然后,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和茶杯。
“去做事吧。”
他没有再看郑仪,迈步向办公室门口走去。
背影依旧挺拔,却莫名地透出一丝孤寂。
郑仪站起身,微微躬身:
“书记慢走。”
直到邹侠的身影消失在门外,郑仪才缓缓直起身。
他独自站在空旷的常委会会议室里,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刚才那场无声交锋的硝烟味。
他知道,邹侠并没有完全相信他的“本分”。
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对方当下最需要的一种姿态,尊重和服从。
这为他们之间的“合作”,或者说“相互利用”,留下了一个看似平稳的起点。
郑仪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那些关于“野心”与“理想”的纷杂思绪压下。
他拎起公文包,步伐沉稳地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