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8章 我们……明州见。 (第2/3页)
例再次愤懑难平时,是郑仪及时引导他进行“建设性批判”,指出制度漏洞和执行短板,并引导其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孙老对当地官员招商引资政策过于宽松提出辛辣讽刺时,又是郑仪出来打圆场,将话题引向“如何在吸引资本和维护公平之间找到最优解”。
在整个过程中,郑仪始终以一种不偏不倚、专注解决问题的姿态出现。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肯定张林作为地方主官的难处和实际经验的价值,同时也委婉地指出,若能引入更多元的监督视角和更科学的评估机制,效果会更好。
这一切,都被张林看在眼里。
他看到郑仪有能力驾驭刘建华这样的“刺头”和孙老这样的“毒舌”,看到郑仪有能力在尊重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引导研讨走向“建设性”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郑仪始终在“维护大局”,在维护他张林作为“未来明州掌舵人”的威信和“专业能力”!
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张林的认知:
郑仪是他不可或缺的盟友和助手!
郑仪具备在明州那个复杂环境中,帮助他“稳住局面、推动变革”的能力!
这两个月里,张林不止一次在私下场合,用一种近乎托付的语气对郑仪说:
“郑书记,明州那个摊子,将来真得靠你多帮衬了!”
他甚至主动提出,回明州后会尽快向市委常委会提议,争取让郑仪担任市委秘书长!
郑仪的回应始终是温和而低调的:
“张市长言重了,在其位谋其政,都是为了工作。”
而刘建华也在郑仪持续的引导和鼓励下,这位憋屈已久的副市长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不再一味抱怨,而是学会了更聚焦地提出问题,更努力地寻求解决方案。
郑仪推荐他阅读了几本关于工会改革和集体协商机制的书,让他大为受益,在几次研讨中展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专业性”。
他对郑仪充满了感激和崇拜,俨然成了郑仪最坚定的支持者。
而此刻的礼堂。
“……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同志们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在理论武装、党性修养、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席台上,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向华正在做结业总结。
“……希望同志们回到各自岗位后,把在党校学习到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带回去,真正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发展的举措、服务群众的本领……”
掌声雷动。
郑仪端坐着,目光平视前方,神态专注而谦逊。
他知道,更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
“……下面,请本期中青一班优秀学员代表,临时党支部书记郑仪同志发言!”
随着主持人高亢的声音,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郑仪身上。
郑仪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庄重和一丝属于学员代表的荣幸。
他站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讲台。
站定,微微调整话筒,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有看着他成长的徐省长,他坐在特邀嘉宾席前排,面带鼓励的微笑,有神情严肃的赵颖,有面带深意的孙长征,有激动得挺直腰板的刘建华,有满眼钦佩的李国涛……
还有,坐在人群中,眼神炽热、充满期待甚至带着一丝紧张与依赖的张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郑仪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礼堂,温和而富有磁性。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本期中青班的全体学员,在这里汇报我们三个月学习的感悟与收获……”
他的发言稿写得非常扎实,既紧扣党校学习的核心内容——理论武装、党性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