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21章 立场、诉求,甚至弱点,都在争论中暴露无遗 (第2/3页)
“发展”,又能谈“底线”,看似滴水不漏。
但他的真正立场在哪?
是像老孙说的那样,只是嘴上喊“为人民服务”,实则被资本“驾驭”?
还是他真觉得自己找到了某种平衡之道?
这个人,必须先摸清他的底牌。
至于老孙……
郑仪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那位老同志。
表面上是个愤世嫉俗的闲散老委员,可字字诛心,句句戳在痛处,而且根本不给张林留面子。
这样的老资历,哪来的底气?
他是谁的人?
为什么要挑明州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必须尽快弄清楚。
但现在,他作为支部书记,必须控制场面。
郑仪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不重,却立刻让争论停了下来。
“各位的讨论,很热烈,也很有价值。”
他目光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书记应有的沉稳。
“不同的声音,正是研讨的意义所在。我们不是要立刻达成共识,而是要碰撞思想,寻求更优解。”
他看向张林,语气里带着一丝“理解”:
“张市长的实践分享,尤其是明州的‘放管服’结合思路,很有参考价值。”
再看向钱研究员和刘建华,微微点头:
“钱教授和刘市长的担忧,也提醒我们,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权益为代价。”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老孙身上,既不褒也不贬,只是平静地承认:
“孙老的尖锐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政府的角色,究竟是引领者,还是被动适应者?”
这一番话,既没有否定任何一方,又把矛盾引向更深层的思考,完美展现了支部书记的“控场”能力。
张林的脸色稍霁,钱研究员和刘建华也感觉自己被重视了。
老孙只是掀了掀眼皮,又啜了口茶。
郑仪趁热打铁:
“这样,今天讨论的焦点很明确:政府在处理三者关系时,如何真正做到‘强而不硬,柔而不弱’?”
“我提议,这个作为我们小组近期研究课题的题目之一。”
“我们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