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9章 煌煌江南势如铁,凛凛将军上青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59章 煌煌江南势如铁,凛凛将军上青楼 (第3/3页)

之后问道:“朱兄所说,入夜之后可知分晓,但如今并未见得有何动静啊?”

    朱俊达不慌不忙地笑了笑,“卢兄稍安勿躁,很快了。”

    几杯酒后,朱俊达指着一旁山下,“卢兄,请看。”

    卢雪松顺着他的指引看去,瞳孔猛地一缩。

    只见十余条火龙自城郊出现,渐渐壮大,不断延伸,朝着定海城的方向汇聚而来。

    当火龙蔓延到定海城的时候,定海城那按照时间早该关闭的城门,早已无声地洞开,仿佛一个认命躺平的人,无奈地接受着生活的强压和蹂躏。

    火龙毫无阻碍地穿过城池,直接来到了城外的码头。

    码头上,灯火通明。

    从卢雪松的高度看去,无数的劳工们就如一只只勤劳的蚂蚁,不断地将食物搬入自己的巢穴。

    一股刺骨的寒意,猛地从卢雪松的脚底生出,沿着脊背,直冲大脑。

    就如同之前顺江而下时一样,以他的阅历和视角,能看得明白许多背后的东西。

    这些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从乡野之中出来,就说明乡野之中,已经尽数被收买或者参与;

    城池之中,没有任何阻碍,那说明地方官和卫所兵已经完全沦陷或者同流合污;

    一条比他想象的更严密、庞大无数倍的走私链条,悄然向这位两淮盐商总会的会长,露出了冰山一角。

    而这背后,江南的地方官、地方守军、监察御史、士绅团体、以及数量更庞大的百姓,都有着怎样的参与?

    而且,势力庞大,都不是最可怕的;

    最恐怖的是,这条链条基本上涵盖了江南生态中的所有人,没有任何势力独立其外。

    这意味着,整个江南将是铁板一块。

    哪怕朝廷大力整治,又能从何处着手,能如何与整个江南为敌呢?

    朝廷真的能够打击这种规模的走私吗?

    这样的势力,真的是能够被战胜的吗?

    这一刻,即使知道卫王即将登基,即使知道齐政多智近妖,这位盐商总会的会长都忍不住生出了几分对未来的迟疑。

    看着卢雪松目瞪口呆的样子,朱俊达的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当然知道单凭一封文书,不一定能够让卢雪松这样的人屈服。

    卢雪松现在配合的一切,都不过是虚以委蛇,要让这样的人真正上他们的船,他需要另一种办法。

    一次让卢雪松看到,他们才是更有希望赢下最终这一局的人的场景。

    谁赢他们帮谁,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当载满货物的庞大船队,缓缓启航,一场规模骇人的走私活动,在陆地上宣告了结束。

    这并不是完全的结束,还有海上的纷争,还有销售与分赃,这条庞大而严密的链条,在三月初一的晚上,缓缓运作了起来。

    时间缓缓过去数日,已经来到了三月初七。

    凌岳已经拔营,缓缓抵达了太原城。

    太原城外,大军营房今犹在,不见当初布政使。

    布政使田有光和按察使严通都已经在莫先生被抓获之后,跟着被捕。

    而当楚王谋逆弑君,并且还失败了的消息传入太原城,太原城中,无数人心惊后怕地长出一口气,然后午夜惊醒,满身大汗。

    幸亏卫王来临的时候足够强势,让他们幸运地逃过一劫。

    所以,在凌岳率部抵达的时候,太原士绅们几乎是自发地迎接,自发地劳军,生生整出了一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

    看得一众将士心头感动不已,原来这就是好好当兵,好好为民服务的回报吗?

    就连一向心高气傲的凌岳都忍不住有些哽咽,这就是从军的意义啊!

    因为宋溪山在满山西跑,布置安置俘虏事宜,所以此番劳军,太原府知府沈度、代理按察使叶良秦、山西布政使参政魏俊杰等人主持的。

    乔海丰作为巡抚好友,和山西巨富,承担了主要的物资供应。

    别觉得这是冤大头,多少商人士绅想抢还没这资格呢!

    当一场热烈的劳军在军中展开,凌岳也喝了个微醺。

    拒绝了众人请他入城休息的提议,自幼便受到爷爷和父亲军旅教导的凌岳和将士们一起住在了营房之中。

    孟姑娘和辛姑娘那边,自有乔三去传信,他反倒不好去拜访。

    躺在空荡荡的营房中,凌岳忽然觉得这好像是一个好机会。

    一个完成自己夙愿的好机会。

    于是,翌日天明,他便悄悄将乔三叫到了一旁。

    乔三瞧见凌岳这态度,便主动表态道:“凌将军,不知有何吩咐?但凡末将能办的,必当倾尽全力。”

    凌岳的脸上,闪过几分尴尬,“你之前进过太原城吧?对这儿还熟悉吗?”

    乔三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还行。将军想要做什么?”

    凌岳咳咳两声,“就是,此城中,可有青楼?”

    乔三闻言一愣,“哈?”

    而太原城的另一边,悄然北上,即将抵达太原城的定国公猛地打了个喷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