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狱中会楚王,齐政诛心 (第2/3页)
“剩余人手,三百人一队,分二十队,带足各部所需粮草,本帅给你们十日时间,深入太行山,务必清剿所有贼寇,若有需要可据情况,联合行动!乔将军,你来主持安排此事!”
“为了方便地方粮草补给,本帅率部徐行,在太原城外营房等候,半月之后,与诸位一道班师凯旋!”
当官军大部按照凌岳的吩咐离开之后的第二日,山西巡抚宋溪山便亲自率太原卫所官兵,赶来了大营所在。
见面之后的一番吹捧自不用提,凌岳也顺势将这规模庞大的俘虏,移交给了地方。
“宋大人,这些人我就交给你了,卫王殿下在来之前说过,你乃能臣干吏,想来必能妥善安置。”
宋溪山拱手道:“凌将军放心,本官已派人传令周遭府县主官赶来此间,必不让这些俘虏,再度为恶。”
凌岳点了点头,“来之前,齐政与我说过,剿只是手段,安置才是杜绝匪患的根源,这些失去了土地的流民若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便是将来的祸乱之源。他们的力量薄弱,一无所有,还需要官府牵头组织分田、垦荒、配发器械、兴修水利等,还望宋大人多费心。”
宋溪山连忙道:“多谢凌将军赐教。”
凌岳摆了摆手,“这话就客套了,我哪有那个本事,都是齐政说的。此番令郎与他的两位好友,在军中多有辛劳,屡立功勋,昨日更是献上妙计,我自会如实奏明朝廷,为他们请功。”
前面的话,宋溪山都是客套应付,听了凌岳这一句,他是真的惊讶了,“犬子献计?”
等凌岳向他解释了宋辉祖献上的计谋之后,宋辉祖更是惊讶到难以置信了。
旋即他反应了过来,这应该是凌岳在向他示好。
对此,他自然是欣然接受。
没有人可以拒绝一位顶级勋贵和新帝好友主动送来的善意。
至于说真的是宋辉祖自己的能力这种可能
知子莫若父,没这个可能。
宋辉祖:???
“多谢凌将军,犬子承蒙关爱,此情本官定当铭记。”
凌岳一听就知道宋溪山多半会错意了,但他也没心思解释,今后他们父子自己盘账去吧。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需要宋大人配合一下。”
“请将军吩咐。”
半日之后,十余支传令队伍,从朝廷大营方向,奔向各方。
他们的目的地除开山西境内各府县城池,还有各条要道。
一张张的告示被他们贴在了墙上、树上、甚至是官道旁歇脚的茶肆、凉亭中。
一处茶肆,两个赶路的行脚商打扮的人,正端着劣质的茶水喝着。
二人的真实身份乃是太行山一个山寨的贼寇,只不过自家的寨子不大,没有资格位列太行十八寨。
此番外出,既是采办一些基础的物资,同时也打探一下官军剿匪的情况。
瞧见官兵前来,二人下意识都将手伸进了包裹里,好在发现官兵只是来贴了张告示便离开了。
待官兵走远,二人对视一眼,好奇地凑上前去。
与他们预想的不同,上面不是对哪位悍匪或是江洋大盗的通缉令,也不是什么朝廷的重大变故,而是刊登了一则山西官府对境内贼寇的告示。
告示上说,青龙寨已经覆灭,如今尚为贼寇之人,但凡抓到一名同党前去自首,则可本人免罪。
一瞧见这话,二人对视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深意。
其中一人连忙道:“这后边还有话呢!”
告示上仿佛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在后面又写了。
【若是被抓者能够戴罪立功,再抓一名同党,那被抓之人亦可免罪,只治最后一人之罪。】
而且下方还详细罗列了几种可能得情况。
二人对视一眼,心头都生出了一个不算大胆的想法。
同样的场景,在山西境内各处都悄然发生着。
在声威赫赫的太行十八寨覆灭的威势之下,数日之内,无数零散贼寇,成批投降。
十八寨剩余的两个寨子也识时务地选择了投降。
山西境内,风气为之一清。
只不过这就忙坏了宋溪山和他手下的各级官吏,如宋溪山向凌岳答应的那般,甄别、处置、安置才是个大麻烦。
当他们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捷报也送抵了中京城。
报捷的马儿甩着蹄子,在青石板上敲出密集而清脆发的响声时,刑部天牢最深处的那间牢房,缓缓打开的牢门也发出滞涩的吱呀声。
牢房不算宽敞,但绝对算得上干净。
床上的被子迭得十分整齐,床单也不见一丝褶皱。
一张小桌上,杯子都摆出了列阵的模样。
端坐在床上的男人,头发虽然没办法梳得如以前一般一丝不苟,但同样分得十分规矩。
齐政走入牢中,将手中的食盒放下,亲自在桌子上摆开碟子和碗筷。
楚王看着桌上这整齐的菜碟和摆得端正的碗筷,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