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中京议圣旨,暗剑指江南 (第2/3页)
将近期和汪直那边的往来情况如数说了,而后道:“他前次来信说,多亏了沈先生的暗中谋画和钱粮支持,他如今盘踞在舟山县的烈港,手下有千名倭寇,另外还组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海寇队伍,两相合力,势力在近海一代颇为不俗,在双屿岛盘踞多年的大海寇徐东,已经邀他为座上宾。”
“而且,因为徐东渐成气候,胃口越来越大,让江南商会的人,有些不乐意,如今已经开始慢慢分润一些走私的事情给汪直来做。总而言之,他如今算是渐渐打入敌人内部了。”
说完,宋徽还不忘奉上一记马屁,“公子真的是神了,当初居然真的敢用汪直担起这样的重任,关键他还真的做成了!”
齐政微笑看着他,“你不也一样做得不差吗?”
宋徽挠了挠头,嘿嘿笑了笑,这个时候,装傻是更好的选择。
“接下来,你的情报搜集依旧要做好,千万不能因为殿下境遇的改变而觉得万事无忧,怠惰下来。同时,你要尤其关注,跟江南有关的消息。”
齐政的一句话,让宋徽心头一惊,继而兴奋道:“公子,终于要和他们算总账了吗?”
身为当初江南之行的核心成员,手刃了马有昌和林满的绝对狠人,宋徽和江南集团是有不共戴天的血仇的,而且也知道上一次未竟全功,双方在做过一场之后,达成了妥协,迟早还会有真正的斗争。
他早就已经期盼着再度向江南亮剑。
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看着宋徽那兴奋得眉毛都在飘扬的样子,齐政点头,“夏天,估计要再下江南。此番能不能成功,胜算几何,就要看你的情报有多厉害了!”
宋徽立刻起身,“请公子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
齐政点着头,“好了,去忙吧,跟大伙儿多鼓鼓劲。”
宋徽笑着道:“公子放心,这会儿的他们,比谁干劲都足!”
齐政同样笑了,他的目光不由飘向窗外,望着南边。
那里有苏州、有南京、也有扬州.
这两个月,你们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
希望你们千万稳住,能够等到这个好消息传到,更希望你们能振作起来。
清算已经在路上了。
与此同时,几匹快马载着风尘仆仆满面尘霜的人,终于进入了河南府的地界。
几乎昼夜不休的他们,望着前方的道路,目光灼灼。
因为,他们的心头,有着信心和希望的支撑。
信心和希望,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东西。
沈千钟也是一直都这么觉得的。
苏州,沧浪园。
他坐在房间里,藏在面具之下的脸上,眉头紧皱。
心腹手下在向他禀报着当前的各种情况。
如今已经生意大火的沧浪园,生意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沈家的生意,暂时也没有大的问题。
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早就开始了汹涌。
原本他费了许多力气,慢慢织就的情报和势力网络,最近两个月,正在以一种夸张的速度崩塌。
因为当前的局势,让那些刚被网罗进来的人,没有了信心,看不到希望。
身为誉满天下的江南奇才,他完全理解这些人的心态。
甚至若不是他深刻了解并认可了齐政的本事,同时更对自己的才华有着强烈的自信,他或许都要对当前的局势感到绝望。
手下也知道事情棘手,情况不妙,故作感慨地安慰道:“钟先生,若非你当初得知消息,就立刻让咱们的人回收,不知道此番还要出多大的事情。”
沈千钟平静地看了他一眼,“这并不值得炫耀。”
被那双冷静的眸子一扫,手下登时肃然,缩了缩脖子。
“知府那边什么情况?”
沈千钟一句话,直接就拿住了问题的关键。
只要苏州知府高远志不惊慌失措,胡乱行事,苏州这天短时间就塌不了。
他们所经营的势力核心,就暂时不会受到波及。
他们也就还有静待转机的机会。
手下连忙道:“目前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最近这位高知府外出查访比以前少了许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府衙办公,而且三日前他亲自去参加了一场三大书院的文会。”
沈千钟闻言沉默,看来这位半生清贵的知府大人,骨头比想象中要软一些啊!
希望他能支撑得久一点,不要跪得那么快才好!
心头这么想着,但沈千钟已经对这个事情不抱多大希望了。
当有了求饶求和的心思,并且迈出了第一步时,被拉下水,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而江南这帮士绅,这一年中被打压得如此厉害,如今找到翻身机会,又怎么可能不凶猛地反攻回来。
事实证明,沈千钟不愧是出身沈家的嫡系天才,对苏州士绅的情况着实了解得透彻。
此刻的苏州知府高远志面前就摆着了一道难题。
几位苏州地界上的头面人物,正坐在房中,眼巴巴笑吟吟地看着他。
他们此番造访,就一个请求。
上次的三大书院文会,知府大人和各书院学子,都是才思如泉涌,佳作纷呈,他们这些家长也愿意慷慨解囊,襄助地方文教,出一本文集,以彰显知府大人的教化之功和苏州地方文华之盛。
但是上次的作品终究少了些,希望知府这边再办一场,大家踊跃参加,佳作便能凑够一本文集了。
听上去,合情合理,更是对他工作的鼎力支持。
但咱们的高大人如今也不是刚从翰林院里出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