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捷报震京师,老龙再落子(二合一) (第2/3页)
位于白马山附近的披云寨时,一匹快马也将卫王在太原再度获得大捷的消息,带回了中京城。
一时间,中京震动。
按说这个战功并不算大,战胜的对手也不算强。
但打下这场战功的人,身份比起寻常将领敏感,而由他引发出来的中京局势,也足够微妙。
这位在众人眼中,是被放逐的卫王殿下,抵达太原仅仅数日,在一场出乎众人意料的大胜之后数日,便立刻又打出了一场大胜。
不仅将太行山贼寇的援兵全歼,而且顺利攻破白衣寨,彻底扫除太原城周边隐患。
事先就有人判断过,卫王唯一的出路就是干脆利落地横扫十八寨,借着军功威望而还,方有一丝可能。
现在,他做到了。
如果是这样,卫王是不是真的出局了,那可就不好说了啊!
怀疑的种子,一旦萌芽,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就顶破了眼下中京城对争储局势的统一认知。
能不能真的成功,这是两说,但终归是有了变数。
这就给了那些不希望楚王顺利正位东宫的人,以指引和佐证。
这份心思,在朝廷之中,一个消息传出之后,达到了顶峰。
宁妃进位贵妃,从此与楚王的生母贤贵妃,位份相当。
虽然内廷的旨意中并没有提及是不是因为卫王的战功,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大家都能猜到为啥。
一时,朝野之间,不少心思敏锐的,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虽然如今已是初春,但天时尚寒,年迈的天德帝依旧龟缩在那个温暖如春的御书房中,只有偶尔出去透透气。
这龟缩之词,可并非贬义,若能令其得神龟之寿,怕是能让其喜不自胜。
童瑞亲自伺候在里间,门口安排的都是他忠心的义子。
今日轮值的,便是一个姓方的义子,低眉顺目地乖巧站着,以随时响应里面的各种吩咐。
天德帝看了童瑞一眼,童瑞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天德帝便咳了两声,伸手拿起了桌上的捷报。
缓缓看完,他放下手中的册子,长叹一声,作势欲起。
童瑞连忙上前,将他搀着,“陛下小心。”
“哎,老了,终究是彻底老了啊!”
天德帝一边感慨着,一边在房中缓缓踱着步。
童瑞赔着笑道:“陛下言重了,如今隆冬已过,万物生发,春回大地,陛下也自当恢复康健,春秋绵长。”
天德帝摆了摆手,“无需宽慰。朕在这个冬日,只能在这暖阁之中,苟延残喘,朕的儿子,却能在风雪之下,连战连捷。这天下,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听见这话,殿门口的方公公登时尖起了耳朵。
童瑞附和道:“卫王殿下的确是有本事的。”
天德帝叹了口气,“当初他下江南,朕不看好啊,结果他给朕交上了一份喜出望外的答卷,国库至今受益。”
“此番入三晋,隆冬仓促出兵,手下还不是熟悉的军伍,却能连战连捷,听说,对地方除了些许粮草支援,几无叨扰。”
他顿了顿,扭头看着童瑞,“你说,他有没有可能能做个明君?”
童瑞连忙跪下,“国朝大事,老奴不敢妄言。”
天德帝看着一脸惶恐的他,瘪了瘪嘴,“老东西,一点胆子都没有,问你都是多余!起来吧起来吧。”
童瑞一脸惶恐地起身,脸上还有几分后怕。
但他的情绪,过了也就过了,站在门口的方公公此刻,心头却是陡然掀起了滔天巨浪,而且久久不能平息。
等入了夜,轮值之后,他便直接匆匆出了宫,在那个自己偷偷买下来的裁缝铺换了衣服,躲开人群,悄悄去往了楚王府。
在楚王府的迎客厅中,他成功地见到了楚王殿下。
“殿下!”
“方公公不必多礼。”
楚王依旧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微笑着主动伸手,将其扶起,“方公公前来,必是有所指教?”
这位童瑞的义子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殿下,的确有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需要告知。”
接着他便将今日听见的那一段对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听见最后天德帝那一句问话的时候,楚王的神色也是猛然一变。
方公公认真道:“殿下,如今之情,或陛下别有心思,不可不防啊!”
楚王面色凝重地缓缓踱着步子,沉吟不语。
方公公见状也不敢再多言,默默候着。
过得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