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皇帝证礼,各方齐贺 (第3/3页)
,孟夫子叹了口气,缓缓点头。
老太师伸手一指齐政,“届时就让他陪着。”
说完他笑看着齐政,“好小子,跟着你师父稍微学学就行,就你的文采,他够呛有资格教你。”
孟夫子登时急眼,“诶,你这就不厚道了啊!”
“哈哈哈,好了,出来透气也透够了,九穗,我们走!”
看着老太师的背影,齐政朝着辛九穗微笑点头,转身又迎上了新一波的道贺之人。
山下,当得知齐政强势夺魁,成功拜入孟夫子门下之后,新任中京府丞蒋琰欣喜若狂的同时,心头的动力和斗志也更足了。
当整个派系都在蒸蒸日上之际,他有什么理由懈怠,有什么理由拖后腿!
希望,永远是最好的驱动力!
他立刻骑马巡视了一圈停车之处的各种安排和道路指引。
不多时,便瞧见了一抹明黄飘然而出。
天德帝坐在銮驾上,在道路两侧跪着的臣民夹道相送中,安静地路过。
待走出一截,回头望去,只见一辆辆马车有序地从车阵中驶出,汇聚成一条长龙,远远跟在銮驾之后,完全没有之前的杂乱与拥堵。
他微笑点头,看着宁妃,“靖儿这回的差事办得不错,你教育得好,那就再好好教教,让他随时可以入宫请安吧。”
宁妃并未推辞,点头谢恩。
皇后和贤妃默不作声,对这点小事,也并不在意。
在他们的身后,楚王安静地坐在马车里,耳畔还回响着方才人们的议论纷纷。
所有人脸上的兴奋都来自一个名字:齐政;
所有的议论都离不开一个话题:齐政;
所有的赞誉都给了一个人,还是齐政;
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文脉传承、陛下赏识,官场新星,都堆迭在了一个人的肩头,那个人还是齐政。
在脱离了周山那个环境之后,楚王渐渐冷静,脑子也渐渐清楚起来。
他清晰地意识到,等周山的事情扩散开来,齐政的名声将踩着与他同台竞技的六个人,在孟夫子滔天声望的帮助下,在父皇言语态度的助推下,一飞冲天。
中京,大梁,乃至包括北渊和西凉在内的整个天下,都将响起他的名字。
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江南。
江南势力是他的基本盘,江南学子通常入京之后,也都会在他的名声和春秋阁的拉拢下,如滚雪球一般聚拢在他身边。
但如今,有出身江南的孟夫子,和出身江南的齐政在,这些学子还会是他的囊中之物吗?
别忘了,他自己都曾经短视地让江南商会会长朱俊达组织了上百名江南学子送入周山。
他在朝中的基本盘,就是江南势力的官场积累和金钱实力,和士林的名望。
如今,孟夫子在周山上一坐,短短一个月,就让他的士林名望在无声无息中,没了这么大一块?
他的目光一凝,望向面前的车帘,似要穿过车帘,看向前方銮驾上的那个身影。
父皇,原来这就是你将孟夫子留在中京的用意吗?
那么,孟夫子前来中京,是不是也是你的手笔呢?
甚至那位晏夫子的离世,莫非也有你的推动?
楚王的后背,渗出阵阵寒意,在这冬日,分外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