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断你一只左手(4k) (第2/3页)
刻钟。
但二人心中都清楚,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某人能耐和底线,其实已经全然暴露了。
何书墨一旦通过传送玉简,表明贵妃娘娘心腹的身份,便足以让齐王心生忌惮,重新掂量复盘整件事情。
齐王可以通过打击何书墨,为京城项氏挽回颜面。
但如果打击何书墨会导致触怒贵妃娘娘,继而升级态势,那么“挽回颜面”这一项,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越挽越少。
皇族的大部分力量都掌握在各地的藩王手里,单靠京城的皇室宗族,是无法与贵妃娘娘正面对抗的。
“天不早了,我妈喊我回家吃饭,老王爷,告辞。”
何书墨收回桌上的传送玉简,对齐王拱了拱手,信步走出马车,扬长而去。
齐王项宏眯着双眼,叹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啊,本王堂堂二品,一字亲王,都唬不住他。面如平湖,处变不惊……贵妃从哪儿挖出来的人才,本王此前为何从未听过这人的名号?”
“王爷,那咱们是……”
王府仆人来询问主家的意思。
项宏抬了抬手,道:“本王脖子以下都入土了,还要被请出来,管小辈的事情。一把年纪,能有几天活头?陛下这大楚江山,给谁都轮不到本王,不操这个心了。打道回府。”
……
次日上值,枢密院。
枢密院作为与鉴查院、翰林院齐名的三院之一,其占地面积十分不小。院中共设七部三坊,加上吏员、兵卒、工匠,足有大几千人。
此时的枢密院大道上,四名壮汉肩挑步辇,步辇之上,坐着一位鬓发白斑,但面相阴柔的中年男子。
用“男子”形容此人,并不算十分贴切。
因为他六岁入宫,早早在净身房了却杂念,成为皇宫无数太监的其中一员。
只是他运气很好,很早被发现武道天赋,在宫中初步展露头角,接着又幸运的认下一位干爹,名叫公孙臧。
公孙臧乃楚国先帝的大伴,有了公孙臧牵线搭桥,公孙宴得以进入先帝眼中,修习项氏一族的“帝王道脉”。
机缘来了,挡都挡不住。公孙宴得了先帝赏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仕途和武道平步青云,在二三十年间执掌枢密院,成为楚国先帝的左膀右臂。
寻常高官爱坐马车,因为马车宽大舒适,风吹不到,雨打不着。但公孙宴与众臣不同,他独爱步辇。
原因很简单,皇宫宽广,楚帝出入各个宫殿时,便需乘坐太监肩扛的步辇。陛下高高在上,周围服侍伺候的宫女太监人头攒动,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主子连带仆人,呼啦啦跪下一大片。
有些后宫的娘娘,长得跟天仙似的,平时傲气无礼,但见了楚帝,却也得匍匐在帝王脚下。
当时情景,深深印入公孙宴的脑海。
哪怕如今他已年迈,仍旧不得忘怀。
“停步,落轿!”
随着为首壮汉的一声呼喝,肩扛步辇的四位壮汉动作整齐划一,缓缓从肩上取下步辇的梁柱,徐徐放在地面。
公孙宴手撑座椅扶手,站起身体,迈开大步,走入枢密院的军机部。
军机部乃枢密院七部之首,同时也是公孙宴这位枢密使亲自坐镇的部门。
楚帝在时,公孙宴自然要听从于楚帝调遣,但眼下楚帝修道,没空管他,代政的贵妃娘娘底蕴还不够足,娘娘的威仪和旨意,调不动枢密院的人马。因而当下的公孙宴,几乎等于枢密院中大权独揽的一方诸侯。
“报!公孙大人,娘娘有旨!”
一名吏员手捧“旨意”,递到公孙宴面前。
公孙宴单手领旨,打开一看。
“娘娘要军器坊工匠的名册?这是要做什么?从军器坊入手,拿咱枢密院开刀?”
这时,有枢密院谋将建议道:“大人,娘娘要名册事小,若是您不给,那才是抗旨的大事啊。”
另一位谋将道:“不错,再如何也不能抗旨。大人若是不想交人,以记录遗失,重新登记为由,拖延时间,甩锅给李丙祥便是。”
公孙宴一时沉默。
军器坊工匠的名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