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3章 你看我这画画的水平……【一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63章 你看我这画画的水平……【一更!】 (第2/3页)

之前碰壁的次数有一些多,所以当李悠南平静地说出这个理由的时候,她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荒诞的感觉。

    她又想到之前看的新闻,李悠南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贡嘎山上救了另一个人。

    她开始意识到或许这个社会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总还是有一些人是非常纯粹的,就比如旁边的李悠南。

    她忍不住多看了李悠南几眼。

    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车子才开进了一片乡道。

    在路拾花的指引下,李悠南的车子拐进了阆中的一个乡村。

    阆中这地方有几样东西还是挺出名的,一个是阆中古城,另一个是张飞牛肉。

    不过眼下李悠南没有空去逛古城,也没有空去品尝张飞牛肉。

    他们很快就抵达了路拾花提到的那个村子,又见到了那位路拾花口中的老人。

    泥土混着腐叶的腥气从车窗缝钻进来,路越来越窄,最后停在一扇挂着锈迹铜环的木门前——门楣上“李氏竹编”四个字,红漆掉得只剩斑驳的印子。

    推开门时,院坝里的竹架正滴着水,架上晾着的土布娃娃半成品。

    李婆婆坐在堂屋的矮凳上,背对着门,手里攥着一根竹篾,头埋得很低。

    他们来的时候已经打了电话。李婆婆见到路拾花的时候,明显非常开心,又有些紧张地看了看李悠南,乐呵呵地笑了笑,却不知道说什么。

    电话里路拾花跟她说过,说这一次请了一个挺厉害的网络大 V。

    她其实也不懂什么网络大 V,但是路拾花说过,这次来的人可以帮忙宣传一下“笑脸娃娃”。

    其实当地的政府也在几年前就做过这件事情了。

    当时她以为真的可以救一救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配合着去做了,但是后来收效甚微。

    政府虽然也努力地推广了,但终究还是没有多少人买这东西。

    大家去逛古城,甚至更愿意去买从义乌进货而来的那些小玩意儿,真正的手艺玩意儿,却因为价格的原因,没有人购买。

    所以这一次李悠南过来,她其实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老人其实看得很明白,宣传什么的没什么用的,她现在只求着盼着能有一两个真心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传人。

    这会正在制作就顺便给李优楠讲解一下。

    “这就是阆中笑脸娃娃的第一步——选本地三年生的慈竹,削去青皮,劈成比发丝粗不了多少的竹篾,再用米汤泡三天,增韧。”

    “接着用自纺的土布缝娃娃的身子,布里要塞晒干的艾草和陈皮,最后画脸,必须用松烟和槐米汁。”

    “眼睛要画成‘杏核圆’,眉毛得是‘月牙弯’,嘴巴要挑着,像刚吃了甜果子……”

    说着,她从抽屉里摸出个用红布包着的娃娃,布面都磨出了毛边,娃娃的笑脸却依旧鲜亮。“这是给我孙子做的,他满月时我缝的。”她手指摩挲着娃娃的脸,微微叹了口气,“去年他来,我塞给他,他说‘奶奶,这是老古董了,城里都玩机器人’,转手就扔在了桌上。”

    “四年前,有三个日本人来。”她忽然停住,把红布娃娃轻轻放回抽屉,“他们穿着雨衣,蹲在院坝里看我做娃娃,一看就是一整天。我劈竹篾,他们就记竹篾的粗细;我熬颜料,他们就拍瓷碗里的槐米;连我用的针是多少号的,都问得清清楚楚。”她顿了顿,“其中一个老太太,七十多了,对着我没做完的娃娃鞠躬。临走时,他们买了十个娃娃,说要带回日本展览,还说要是我愿意,他们可以派徒弟来学。”

    李悠南问她答应了吗,她摇了摇头,随后一脸认真的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算是失传了,也不能传到那些地方去啊!”

    路拾花在一旁表情有一些复杂的说:“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