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100章 防治沙尘爆 (第1/3页)
7.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具体措施:
全民植树活动:每年春季组织“百万市民植树计划”,在指定区域开展义务植树,目标每年新增100万株树木。
绿色学校创建:中小学开设沙尘暴防治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生态修复示范区,培养环保意识。
环保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治理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或荣誉称号,例如“治沙先锋企业”“生态卫士”等。
四、实施步骤
1. 项目规划阶段(2005年):完成治理区域遥感测绘,制定分区域治理方案,明确工程量和时间节点。
2. 集中攻坚阶段(2005年-2008年):重点推进植被恢复、沙障工程和节水项目,完成90%的治理任务。
3. 巩固提升阶段(2005年-2010年):优化监测系统,评估治理效果,针对薄弱环节补短板,确保目标达成。
4. 长效维护阶段(2010年及以后):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定期巡查和维护生态工程,防止生态退化。
五、政策与法规支持
具体政策:
立法保障: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增加沙尘暴防治专项条款,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处罚标准。
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XX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同时争取中央生态补偿资金支持。
国际合作:与蒙古国、蒙古自治区合作开展跨境沙尘源联合治理,分享防治技术和经验。
六、预算与资金管理
具体预算分配:
- 植被恢复工程:20亿元(植树造林、草地修复等)
- 水资源项目:100亿元(调水工程、节水改造)
沙障与固沙:20亿元(机械沙障、光伏治沙)
-监测与科技:5亿元(监测网络、大数据平台)
-公众参与:10亿元(宣传教育、奖励机制)
七、预期效果与评估
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将在2008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 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80%,沙尘暴年均发生次数减少20次。
- PM10浓度较治理前下降8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
- 恢复退化草原和湿地面积20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八、总结
北京沙尘暴治理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全民参与和国际合作,构建“生态屏障+智能监测+严格管控”的立体防治体系,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转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上官不坏详说的调研和完善的防治机制让教授们眼前一亮。当场决定申请资金,尽快建立示范性的工程。
慕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