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三章 妖修手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 妖修手下 (第2/3页)

道私下里自己定下的原则。

    除了强度党心态作祟外,还因为他手头的资源和精力确实有限,实在做不到什么资质都培养,只能选择先收资质比较高的了。

    何禹对妖修倒没什么歧视,越是历史长久的修仙文明,其对诸多种族的态度一定是相对包容的(尽管可能是表面功夫),因为这是一种追求社会稳定的必然结果。

    不过他更好奇的是……

    “道友莫不是想割爱,令珊迪来帮我?”

    何禹见过白石仙宗的两个妖修,小狸和珊迪。

    小狸还处于初开灵智的阶段,只是因为玩心重,所以修炼的进度一直很缓慢,说实话,要是张道友把小狸交过来,不仅帮不上忙不说,自己还要分心照顾小狸……

    张道友显然不是这种不知轻重的,那剩下的,就只能是珊迪了。

    珊迪,也就是那只松鼠妖,资质上佳,又勤奋努力,凝成妖丹指日可待,若非松鼠这个根脚确实吃了些亏,不然它的修为道行还要比现在更高。

    张承道却摇头道:“非也,我门中还有一只妖修,乃是黄鼠狼成精,早先在安定县因贪图享受,被当地官吏哄诱,做了些错事,我那弟子将它带回来后,就令它看守园子,轻易不许出入,一来思过,二来静心修炼,是以道友恐怕还不曾见过它。”

    何禹有些好奇了:“也是开了灵智的?”

    黄鼠狼、狐狸、牛、猫、狗这些动物,因为本就聪明,生活范围和人类常常相互交杂,都是比较容易开灵智的,所以这些动物也就格外容易开启灵智。

    只不过开灵智容易,修行难。

    一旦开了灵智,这些动物往往就和它从前的种族不相同了,其中差距,说句难听的,比人和狗之间的差异还大。

    像张承道穿越前的那个无灵的现代社会,常常有幻想作品里纠结不断,诸如猪成了猪妖吃不吃猪肉、牛修成了牛妖还吃不吃草之类的问题,其实并不值得讨论。

    开启灵智的另一种说法,也可以理解为“新生”。

    其前后最主要的差别,是魂魄上的差别。

    按照张承道从藏书楼中读到的各种典籍中的介绍,一般认为,人类得天独厚地拥有三魂七魄,是天地间魂魄最完整的生灵,所以死后即使散去七魄,也会化为三魂俱全的“鬼”。

    当然,因为灵气稀薄,这个世界的人死后不光七魄散尽,三魂也难以吸收能量(灵气)成型,所以此前也没有什么鬼的存在(何禹是外来者,不算在内)。

    至于“神仙”,则没有所谓的三魂七魄,只有元神(或称为神魂)的存在——

    这就涉及到修仙体系中的诸多境界了。

    比如“筑基”,顾名思义就是夯实肉身基础,“筑”下灵根,以便后续的修炼。

    而到了“出窍”阶段,则是将“七魄”尽数炼化,也就能彻底脱离肉身桎梏,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窍期之上的修士并不会因为肉身损毁而彻底死亡。

    至于“化神”,也就是将“三魂”凝练成“元神”,至此,修士就会完成从魂魄到肉体的“升华”,彻底摆脱凡人的局限性,正式迈向“仙”的范畴。

    当然,在此之前,比如元婴期,从那个时候开始,其实修士就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元神凝练,只不过元婴期的“元神”并非三魂凝练而成,而是和神识相似,姑且可以看成三魂凝练元神的“预备役”,只有元神的功能,却无法摆脱三魂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修士如果被伤到神、魂,还是会像普通人一样死亡的。

    再在化神之上的修士,或是仙神,因为没有了魂魄,但元神又是从三魂凝练而来,所以大家一般统称为“神魂”,这又是另一个体系了,眼下暂且不提。

    再说回动物。

    所谓动物开启灵智,实际上就是魂魄不比人类那么全的动物,天然诞生了最后一道魂:爽灵。

    一般情况下,动物只有两魂七魄,其中缺的就是主掌智慧、灵觉的爽灵魂,一旦诞生了爽灵魂,三魂就会被补全,也就有了修炼的基本条件。

    再深究起来,只要诞生爽灵魂,这个动物事实上已经成为另一个“物种”了,它会诞生真正的“自我”,拥有健全的“主格”,也就是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