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又是一年惆怅客(七) (第3/3页)
苏家的府邸在大渊的城西,是一座气派的宅院,门口蹲着两尊石狮子,朱漆大门上挂着 “苏府” 的匾额。
进了府,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花园。花园里张灯结彩,摆着几张圆桌,已经有不少人在了。男女老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苏慕言把萧琰生介绍给众人。大家听说他是汴京来的书生,都很客气。
“这位就是萧相公吧?” 一个穿着华丽的中年妇人走了过来,面容憔悴,但眼神很温和,想必就是苏慕言的母亲。
“见过苏夫人。” 萧琰生拱手道。
“萧相公不必多礼,” 苏夫人笑着说,“多谢萧相公那日写的信,让我这老婆子宽心了不少。”
“夫人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萧相公快请坐,” 苏夫人拉着他的手,走到一张桌子旁,“尝尝我们家厨子做的菜,都是些江南的家常菜,不知合不合萧相公的口味。”
席间的菜肴很丰盛,有清蒸鲥鱼、松鼠鳜鱼、龙井虾仁,还有一些萧琰生叫不上名字的点心。大家推杯换盏,气氛很是热烈。
萧琰生不太会喝酒,几杯下肚,就有些头晕了。他起身想去花园里透透气,苏慕言跟了出来。
“萧相公,还好吧?”
“没事,只是有些头晕。” 萧琰生笑了笑。
两人在花园里慢慢走着,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泛着一层银辉。
“萧相公,” 苏慕言忽然开口,“家父的事,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我想亲自去岭南一趟,找找他。”
萧琰生愣了一下:“苏公子要去岭南?那里路途遥远,而且……”
“我知道路途遥远,也知道可能会有危险,” 苏慕言打断他,“但我不能就这样等着。家父若是真的出事了,我也要把他的尸骨带回家。若是他还活着,我更要去接他回来。”
萧琰生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有些敬佩。“苏公子有这份孝心,实在难得。不知打算何时动身?”
“再过几日吧,” 苏慕言叹了口气,“我想把家里的事安排妥当再走。只是家母这边……”
“苏夫人是明事理的人,想必会理解苏公子的。”
两人沉默地走了一会儿,苏慕言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假山:“萧相公,你看那里。”
萧琰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假山后面,隐约有两个人影。月光下,能看到其中一个是女子,穿着素白衣裙,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
“那是……”
“是我妹妹,苏晚晴。” 苏慕言解释道,“她性子有些孤僻,不太喜欢热闹,总是一个人待着。”
萧琰生想起那日在码头画舫上见到的女子,心里忽然一动。“令妹…… 会吹笛吗?”
苏慕言愣了一下:“是啊,晚晴的笛子吹得很好。萧相公见过她?”
萧琰生点了点头:“前几日在码头,曾见一位女子在画舫上吹笛,想必就是令妹。”
“应该是她,” 苏慕言笑了笑,“她总喜欢去码头的画舫上待着,说那里安静。”
正说着,假山后面的人影动了一下,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目光。那女子转身往回走,经过他们身边时,低着头,匆匆行了一礼,便快步离开了。
萧琰生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觉。她的身影,她的气质,都让他觉得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苏慕言最终还是决定去岭南。
出发前一日,他来文宝斋找萧琰生,把家里的一些事托付给他。
“萧相公,我走之后,家母和舍妹,还要劳烦你多照看一二。” 苏慕言恳切地说。
“苏公子放心,” 萧琰生点头,“若是有什么事,在下定会尽力帮忙。”
“还有,” 苏慕言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萧琰生,“这是家父最喜欢的一块砚台,说是当年萧御史送给他的。我想请萧相公代为保管,等我找到家父,再亲手交给他。”
萧琰生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方端砚,砚台的一角刻着一个 “萧” 字,笔迹苍劲有力,正是他父亲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