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4章 自己培养一个科研人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44章 自己培养一个科研人才 (第2/3页)

除了轴承问题,你还看出来了什么吗?”

    赵清月见状有些紧张,不想让少爷失望的她皱着小眉头,冥思苦想起来。

    杜构此刻已然没了看乐子的态度,而是对陈衍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瞧瞧,瞧瞧。

    要不咋说人家能让两位公主死心塌地呢?

    就这不要脸的劲儿,都够他学一辈子了。

    明明自己啥都不懂,想跟人家请教问题,结果你居然还一副考较的表情。

    也是没谁了。

    “我想到啦!”赵清月这时兴奋道。

    “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陈衍心里一喜,想看看这个聪明的小家伙还能说出什么问题来。

    “少爷,其实硬木制作的齿轮和轴承之所以容易断裂,是因为锭子数量太多啦。”赵清月侃侃而谈:

    “锭子的数量,与对轴承和齿轮的压力息息相关,如果您减少一半的锭子,大约用10到15个锭子的话,虽然硬木同样支持不了长时间使用,但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

    “当然啦,减少锭子的数量,会直接影响水力纺织机的制作效率,比起少爷的预期肯定要少很多。”

    “所以我依然建议使用青铜。”

    “如果使用青铜,再将锭子减少到20到25个,肯定没问题的。”

    她的话音落下,工作间内几乎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面前这个还没他们腰高的小女孩,内心震撼不已。

    令他们头疼无比的问题,就这么被人家三言两语点出来,顺便还给出了解决办法?

    陶大山甚至有种这么多年活到狗身上去的感觉,居然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陈衍同样险些没绷住,脑子里各种数据划过,最后不得不承认。

    小清月好像说得对。

    他想做的纺织机,都是按照记忆中元代的水力纺织机做的。

    那个时候人家的锭子数量就是三十多个。

    陈衍一直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却忽略了最根本的时代的工艺局限,导致浪费了大量时间。

    不过没办法,毕竟他只是一个医学生,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

    能将水力纺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