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失业闯荡 (第1/3页)
老王还是命大福大,在大家最着急又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历尽艰辛,只身回到了老家,让王家两个兄弟和老乡们惊喜了好一阵,成为了马伏山饭后茶余议论的热点。这已经是离家半个多月后的事情了。他是退役军人,他在街上饿了一天就晕过去了,被警察巡逻时发现,带回去进行了抢救,终于醒过来了。通过调查发现他是过北方来打工的,便想通过民政救助先给他买上返程车票,让他带上路费回到马伏山。我从老家得到消息后,还专门去看望了老王。他便跟我们说出了这半个多月的经历。终于让王家几兄弟不再生二哥的闷气。我也立即发出信件到新疆,让二哥早些放心。吃一堑长一智。老王这件事后,二哥深深地吸取教训,组织那么多农民队伍外出,应该小心小心再小心。
二哥去新疆,还带去了三哥及他拜师的龚家二姐夫老杨。老杨以前在城边做一些建筑手艺,砌墙砖与贴地面磁砖都是他从事的专业。到了哈密城,老二老三都跟老杨学习手艺,还学得很认真,进步快,基本上形成了建筑施工队的雏形。一边是修筑公路,一边是涉及房地产开发,两不误。那时候,新疆开始城镇开发,建筑行业人才紧缺,这正是他们发挥作用的良机。不久,在亲戚的帮助下,二哥承包了一项低楼层的房屋建筑工程。原来承包的活儿干完了,分发了工资后,没有技术的愿意回老家的就自愿返回了一批,二哥亲自送到火车站。愿意继续留下来,特别是有一点技术的老乡就转移了一批人进入房屋主体施工。
我得知后,对二哥的建筑施工寄予希望。还特别强调了施工安全工作,按照要求,必须佩戴安全帽等,都在信里加以说明。后来,见到从新疆回来的老乡,都进行详细的打听,有人说,等将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还准备过去找活干。
改革开放,为农村的劳动者带来了进城务工的机会,让泥腿子转眼间成为了农民工。可也对城里的劳动者带来了冲击。比如我那位关系要好的尤老师,在企业改组裁员中,他因为没有专业技术,而面临下岗了。好在有多年教学经验,口才好,脑子转得快,他利用教育局的领导亲戚关系,找到了另一项业务,就是为校服公司推广业务。
那天,老尤坐船突然来到学校,问到了我的寝室,直接找到我,我很高兴,也很吃惊。一摆谈,才知道他选择了下岗,领取基本生活费,保留公职,下海经商。我为他的工作变动感到同情。要是他不改行进入城里的企业,教师的铁饭碗端起来还是无忧无虑该多好嘛。想起那时,老尤刚改行进城时,好多青年人都仰慕得流口水。我就是其中之一。可短短几年过去,他年纪轻轻的就进入了无业人员,自谋职业,自找生存之道。我不好问得,他为当时的选择后悔不后悔。这都成为定局,就不要管那么多了。叫老尤先坐下喝茶,我下楼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