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路在何方 (第2/3页)
以有些郁郁寡欢。我要主动找他沟通一下。要让这颗钉子不要伤着我。我跟他明说自己的打算,到这里是作为跳板,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请他在工作中不要有针对性,我对他是没有任何不好的意思。他对我不再具有“敌意”,这个症结终于解除了。这就是做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不打不相识。一来二往,我们后来还成了文友,相互交流写作心得。
我以前教过书,做多年的教务干事,到这里来做行政管理工作,有些工作还是处在深入学习实践阶段,对外联系方面还是收获不少。与区教办和文教局各股室打交道,也认识了不少人。人脉关系更宽了。有人建议我去活动一下,弄个副校长当当,也许对以后的发展更有利。我实话说了,我的性格不适合那个行当,更没有握权的欲望。我还说了,要不是为了实现外出闯荡的计划,怎么会从一所全国重点中学调来普通的乡初中呢?这不是做的亏本生意吗?这个帐谁都会算啦。在这个位置也不会长久的,我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到底有多无奈。好心者还在笑我太天真了,引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名言来劝导我,要想清楚,不能莽撞,不是哪个都适合下海的。
我心情不好,回马伏山老家,探亲看看家人,在本队得知了一件寻亲传奇。
王忠是家里老大,在大集体时代,为了弟妹读书,他小学毕业就跟着大人干农活,披星戴月辛苦一天,可以挣到一碗面钱。村子离清溪场镇有十几里路,山路弯弯,坎坷不平,赶场极不方便。地质灾害频发,几年前就发生了一起特大滑坡,导致两个生产队队位移,三十多家农户搬迁。乡政府处置得当,没有人畜伤亡。那时暑天旱灾严重,村民闹饥荒争食物之事时有发生,所以每一次跟王忠提亲都以失败告终。父母眼看儿子也要加入到七八个光棍的行列,便饥不择食地找到邻乡一个瘸子姑娘,草草地娶进屋。瘸子虽残疾,但脾气大,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大喊大叫,还爱拌东西。好在她生育能力强,六年时间就生了3个,人丁兴旺带来的喜悦,让王家不跟瘸子一般见识。
三个孩子都成长起来,父母早早归天。王忠一人干活,养活三个孩子,房屋破旧不堪,上天漏雨,就用桶和盆子接着。为了生存,旧账未还,又添新账,他顾不了房屋维修。渐渐地,他家就成了民政救济的主要对象,全村两户特困户,他家是其中之一。一年一床被子,一人一套过冬衣服,还有百把斤粮食,还加点肉食补助,过年绰绰有余。
孩子学费缴不起,只好跟班主任老师说先欠着,指望减免指标,象岁末等政府救济通知一样。
大儿子王聪还算争气,考试获得第一名。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天,王忠带孩子到完小开颁奖大会,喜形于的父子拿着奖状和一本书等奖品,难免有些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