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241章 都想去海外服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卷 第241章 都想去海外服役 (第2/3页)

然做到了4600公里的最大转场距离。

    这个转场距离是孔杰飞出来的,他最清楚其中的情况。

    载油量和歼-11B的一样,优化了气动外形、采用了更多复合材料之后,在搭载同型号发动机的情况下,竟然能多飞600公里,这样的成就是惊人的。

    空军需要大航程双发战机,海航也需要。

    东大的海岸线漫长且曲折,空军的作战距离以战斗机的航程为准,在长距离飞行中,双发战机拥有单发战机根本无法比拟的优势。

    歼-11C高达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以600公里航速巡航多达7个小时的滞空时间,是空军巡弋海疆、警戒驱离的不二之选。

    如果搞出歼-11C的双座型,那么,专业电子战机也就出来了。

    歼-11C有强大的改装冗余量,非常适合作为电子战机的平台。

    高达11吨的挂载能力是全军中最能装的战斗机。

    这玩意儿执行轰炸任务的话,就是名副其实的轰炸机了。

    李干笑道,“这么说,试飞大队内部已经形成了统一意见了。”

    张二标和孔杰同时点头。

    李干点了点头,道,“那么按照流程来吧,飞完所有内容,让他们申请定型,你们转告211厂,现役的歼-11A、歼-11B全部要升级为C型,费用厂家自负,这是对他们没能在1985年之前完成歼-11工程的惩罚。”

    二人咧嘴笑了起来。

    歼-11A、歼-11B的性能指标,都没有完全达到当初立项的时候部队所提出来的要求,要不是上面强压下来,李干甚至不会批准定型生产。

    所以,他提出对211厂的惩罚,实在是不足一提。

    空军起码要采购500架以上,而且,出口的机会也非常大,说句不好听的,211厂后面再烂泥扶不上墙,靠吃歼-11C这个老本,也能吃个二十年了。

    李干把歼-11C后续的试飞计划敲定,签字批准,便带着随从返回了南港海军基地。

    他到底是躲不过的。

    海外部队的待遇标准不是他制定的,但却是根据现在的部队待遇标准来制定的,而现行的待遇标准,是李干全程参与制定的。

    就义务兵为例,如果第二年,也就是上等兵的时候,能够到海外服役,津贴系数是2.0,此外还有海外补贴,根据所从事的岗位,还有岗位补贴,如果是海军,还有远海航补。

    林林总总算起来,一个月1000元打不住。

    这只是义务兵啊!

    要是军士,哪怕是最低一级的下士第三年,每月的收入突破2000元,一年下来就是2.4万!

    这个待遇标准让很多矜持的人不再矜持了。

    都是干,在哪不是干,为什么不争取去高工资的地方干,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海外部队成了香饽饽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李干低估了高待遇的吸引力。

    其实,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当前军人待遇还是不够理想。

    东大人都是有故土情结的,能在国内服役,大多不会选择出国去,若不是生活所迫……

    使命召唤不在此列。

    李干让人龙临把打招呼、走后门、说人情的人员名单全部整理出来。

    他要放大招了。

    有的人认为,能把话递到海外办这里的,那肯定是有比较高级别的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