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6章 如此下去,大唐百姓还有出头之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56章 如此下去,大唐百姓还有出头之日? (第1/3页)

    此刻的南方,还山高林密瘴气密布。

    除了有限的几个海边港口区域,其他地方只有一些适应环境的原住民。

    以关中地带为主要居住区域的人,现在跑到南方去,十个可能先死两个,其他的也要先大病一场。

    往后的时光之中,也会被各种地域性的疾病折腾,反正下场都不太好。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也不会成为流放之地。

    历朝历代不是没人想过,用火烧山林的办法来清除瘴气。

    但小面积可行,大面积根本做不到,只因为太过于潮湿。

    目前南方大多数原始区域,可以认为是热带雨林那种气候。

    上一秒可能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已经暴雨倾盆。

    像水里泡着一样的潮湿状态,又如何能够点燃呢?

    也就是那些被流放的人,迫于生存在慢慢的开发,但也异常缓慢。

    一直到宋朝,朝廷一退再退,退到了南方,这才不得不大力开发。

    人多力量大之下,移林造田,才终于把能用的土地开发出来,留下少数的山林以供日常使用。

    同时,也改变了气候。

    如若用上汽油的话,放火烧山就成了现实。

    只要先弄上防火隔离带,看准风向之后,就可以一片片的烧。

    一想到能把南方彻底开发出来,正好大量发展船只远航,李承乾心中就激动不已。

    农耕文明的自我思想禁锢非常严重,大多数人都只看着眼前一亩三分地。

    除非遭遇大的变故,从来都不求主动改变。

    集体的思维模式是,把自己拥有的地伺候好,就算是外边还有地,也理所应当是一毛不拔之地,根本就毫无用处。

    这种从上到下的根源思想,导致每次都是生存不下去了才开荒。

    要么等别人抢过来了才知道打回去,从来没有主动进攻性。

    这种思想一代的传承下去,甚至是铭刻在基因之中,才给了西方崛起的机会。

    崔家的庄园化作巨大的喷火烟囱,火焰和烟云飞上半空,杂七杂八的味道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