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天穹之变!孟传的软肋! (第2/3页)
等。
因此他亦是不知道,后续如何扩充这座山峰的地基。
但也并非毫无猜想,浮光大圣之“光”,应是天地自然之中的一大深奥属性。
随着他修行渐深,亦是能接触到,前路不远矣。
他心中思索:
“称其五行神山,未免有些局限,既然还有其他属性的存在,干脆叫做自然神山好了。”
随着牵扯自然天地的武理提升,这座神山亦会缓缓升高。
烙印在武道天穹之中,组成内景奇观。
武理永不遗忘,山峰永不坍缩。
一证永证!
回想起先前在武当山上,师伯关于拳脚打术的境界所言。
这一刻,受到迦叶祖师无相之理的加持,他方才真正踏入到,“识己”的境界。
打术突破韵境,只是代表着,有了“识己”的基础。
如今这一座座,象征着拳脚打术的高山,于武道天穹之下耸立。
代表着他的识己之路,此刻正式开始。
望向自然神山的旁边,亦有其余神峰林立。
比其矮小寸许,以八极拳脉为主的,刚劲派系神山。
再低一点,还有黑白二气构成的阴阳神山。
太极拳、真武降魔九式等等拳法之理,皆是蕴藏其中。
远处,还有些许零碎小山丘。
都是他先前为了迭加特质,学习的各路流派浅显拳法。
此刻这些,都存于他体内天穹,留有痕迹。
与此同时,孟传冥冥之中有所悟:
“随着天穹之下的神山不断完善,进而合一,直至顶天立地高度,方才是拳法打术【识天地】境界所成的具现。”
这一点,同样是迦叶祖师“忘形相,归自真”之言,予他感悟。
有些拳路打术,讲求放长击远。
如戚继光长拳三十二式,还有他未曾掌握的通背拳脉等等。
而有些讲究硬打硬进,其中代表,便是五行拳、八极拳,亦是孟传最为擅长之拳。
还有些拳路,讲究绕走外门、迂回抢攻,如骊山上他的好鸽们,徐清风擅长之八卦掌法。
还有武当太极打术,主打舍近求远,沾衣发劲,于寸间爆发威力。
他目前专研的降魔九式,亦是如此。
以他现在的理解,以及亲身体悟来看。
虽然每一派系之中,都有其独特的发力催劲方法。
这些发劲的叫法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相通的。
都是在锤炼经脉与筋骨、肉身之间的一种发力结构。
为何他们被共同归到了,“形意”派系之中。
便是经脉牵引发作,力的根源相通。
他要做的,便是将这些劲协调统一,一拳催发,万妙自生。
表现在理解层次,即是天穹之下,神山之间的融会贯通!
精通百家之拳,共筑武理高峰!
这便是“识天地”之境的难度,旁人只精于一种流派,就已经很难了。
就像是赵守岁师伯,资深武道宗师,可依旧停留在“识己”之境。
但孟传却对自己有信心。
识天地,于他而言,无非是时间的快慢罢了。
其他人练而不温习,流派打术自然会随着时间,有所遗忘。
反馈到天穹内景之中,便是山峰高度的下降,各峰融会在一起之后的松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